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私闖臥龍被困驢友 最快明天救出
2017-10-09 16:27:24 來源:成都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私闖臥龍被困驢友最快明天救出

  由14人組成的接應隊昨日啟程(圖片由臥龍公安分局提供)

  10月5日下午,當人們都在歡度國慶假期時,一通電話打到了阿壩州汶川縣臥龍特區公安分局:『我們被困了,請幫幫我們!』電話斷斷續續,持續不到兩分鍾就掛斷了……『又有人在核心區被困!』沒來得及多想,臥龍公安分局立即展開了救援。

  成都晚報記者昨日獲悉,繼救援隊伍7日找到被困驢友後,接應隊已於昨日上午啟程,兩支救援隊預計今日上午會合,明日(10日)出山的可能性較大。

  求救:

  3人被困其中一女性危急

  5日打來求救電話的是被困人員之一李榕(男)。根據他提供的為數不多的信息,民警梳理了個大概:3人(2男1女)9月30日從臥龍石召坡上山,計劃徒步穿越臥龍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幾天後有人出現高原反應,其中潘璐(女性)低燒咳嗽,全身無力、無法行走,3人被困於爬子橋溝尾牛棚,如果不及時施救,情況十分危急。

  臥龍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地勢險惡,爬子橋距臥龍鎮較遠,徒步需2天時間,且不知地震後地形是否被破壞,連十多年前曾進入過此處的民警也不敢貿然進入,救援難度非常大。盡管如此,臥龍公安分局將情況報告給臥龍特區應急辦公室和臥龍鎮政府後,當地仍緊急組織了一支由公安民警、醫務人員、工作人員、應急民兵等組成的16人救援隊伍,備足救援物資,於6日5時30分前往事發地。『由於事發突然,救援物資如臘肉、米、衣物、救援器材都是臨時在商店裡拿的。』臥龍公安分局副局長劉麒麟告訴成都晚報記者。

  救援:

  7日下午與受困驢友會合

  救援隊出發的當天中午12時許,驢友又通過衛星電話告知,潘姓女子身體狀況不佳,無法正常行走,只能原地待援。『救援節奏更加緊迫了,必須要在最快的時間內趕到事發點進行救治。』劉麒麟說。

  為了保存電量,救援隊的衛星電話一般呈關機狀態。至7日14時09分,前方終於來電:16人救援隊已到達被困人員所在地。經初步檢查,潘璐生命體征平穩,但高原反應嚴重,四肢乏力,無法行走。救援隊對現場傷員進行了簡單的檢查處理,因天色漸暗,決定駐紮休整,同時告知後方所帶糧食和氧氣袋等物資已經短缺,請求支援,臥龍公安分局也開始協調第二支隊伍進山接應。

  高原上的天氣越來越冷,考慮到負重上山體力消耗太大,救援隊隊員都沒有帶帳篷睡袋等物品,只准備了較輕的彩條布。好在該處此前是一個放牛場所,還有一些牛棚,這一夜,救援隊員搭上簡易的彩條棚,在牛棚湊合了一夜。3位傷員則用上了自帶的帳篷和睡袋。

  接應:

  14名接應隊員昨啟程

  6日出發的救援隊是沿海拔四千多米的夾脊梁子一路挺進的。雖然這條路比走銀廠溝更遠,但路面平坦,通行時間要短。不過,由於傷員潘璐本身有高原反應,夾脊梁子的最高處海拔近5000米,為了保證傷員安全,救援隊只能沿爬子橋溝下撤,從道路艱險的銀廠溝返回。而且該女性偏胖,一路只能由救援隊員輪換背著撤離。正因為如此,當地又從保護站抽調8名長期從事野外工作的人員、6名臥龍鎮當地居民,組成接應隊,於昨日8時許帶著補給物資啟程。『他們經常進山出山,對地形比較熟悉,經驗豐富,而且體力好,如果臨時有危險,還能隨機應變。』劉麒麟說。

  ·最新動態·

  兩支隊伍預計今日上午會合

  昨日19時,記者再次致電臥龍公安分局獲悉,昨日(8日)17時許,前方救援隊領隊王勇用衛星電話傳回消息稱,第一批救援隊員昨日采用輪換著背高山反應病員的形式,從被困的爬子橋牛棚沿爬子橋溝下撤了10餘公裡。由於天色已晚已就地休整,計劃今日(9日)早上8時准時出發,繼續下撤。

  與此同時,接應隊的領隊金森龍也用衛星電話反饋回信息,他們已到達銀廠溝龍燈橋,搭設了一座便橋後原地休整,今日(9日)早上繼續前行闢路、搭橋,開展接應。臥龍公安分局稱,通過兩組救援隊反饋的地理坐標,兩組隊員相距約4公裡,預計今日上午能順利會合,明日(10日)出山的可能性很大。

  ·醫生提醒·

  不要盲目跟風當驢友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海濤告訴記者,受困驢友出現的昏迷、四肢無力等癥狀,是缺氧引起腦水腫的表現,腦水腫如果延誤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後遺癥,如植物人等,重者危及生命。『國慶期間我們還收治了一位從川西轉運來的患者,由高原反應引發的腦水腫,昏迷了2天,來時已出現意識障礙,情況危急。』

  『如果在景區,醫療條件和交通條件都能跟得上,病人就能得到及時救治,如果在野外,基礎設施達不到、搜救環境惡劣對患者及時就醫有很大影響。』任海濤建議,不要盲目跟風當驢友;去野外旅游應找有驢友經驗的人帶隊;應該帶上氧氣瓶、利尿藥以及鎮靜藥等;發現有高原反應時不要逞強上山,而應往山下轉移。

  成都晚報記者章玲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