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溫暖,一切為了人民的期盼——重訪習近平總書記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考察地
2017-10-07 07:14: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題:溫暖,一切為了人民的期盼——重訪習近平總書記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考察地

  新華社記者

  國以民為本,社稷為民而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五年來,無論在哪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人民群眾,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回應民意。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新華社記者近日對海南、內蒙古、四川、河北、吉林、北京等地進行回訪發現,人民群眾的心願期盼得到積極的回應,美好願景正在變為現實。

  築牢民生『網底』:格外關注、關愛、關心各類困難群眾

  初秋時節,天氣微涼。

  在四川雅安市蘆山縣龍門鄉隆興村,五保戶駱其良和母親黃蓮珍正在新房裡看電視,灶臺上燉著臘肉蘿卜湯。水電都通了,還可以用沼氣,屋子裡暖暖和和的。

  2013年4月20日,一場大地震摧毀了駱其良和其他成千上萬蘆山百姓的家。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蘆山,在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他對簇擁上來的群眾說,我們一定要抓緊恢復重建,爭取早日讓大家搬進安全、放心的新家。

  習近平總書記的承諾成為了現實。

  包括駱其良在內的蘆山地震災區所有受災特困戶2014年春節前全部搬進新家,新房由政府出資統一修建,家具、電器一應俱全,特困群眾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以前老房子冬天漏風,現在新房子乾淨又暖和。』駱其良感嘆說。

  『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懮解難,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各地各部門堅持以人為本,持續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線、建機制,困難群體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

  2014年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看望在這裡入住的兒童。在和聾啞女孩王雅妮互動交流時,習近平總書記鼓勵她好好學習、學業有成。當時,小雅妮彎了彎大拇指,用啞語表示『謝謝』。習近平總書記也伸出大拇指學習啞語『謝謝』。

  如今,小雅妮已經高中畢業,正在一所美容學校裡學習技能。她用手語告訴記者:『習爺爺來到福利院的情景讓我久久難以忘懷,這些年我牢牢銘記習爺爺的囑托,學習本領、苦練技能,將來努力為社會做貢獻。』

  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院長武文俊說:『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們身邊,他耐心地詢問福利院裡孩子和職工的生活狀況,就像是我們自己家裡的長輩一樣。當時恰逢春節將至,總書記向每一個人送上了新春祝福,還特意為孩子們送來禮物,大家都感覺無比溫暖。』

  武文俊介紹,3年過去,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在孤殘兒童養護、治療、康復、教育和安置等方面均得到很大提昇。目前,福利院康復中心對腦癱兒童的康復訓練有效率達到90%以上。與此同時,福利院有效拓展了安置渠道,幫助越來越多成年的孩子找到了合適的工作。

  破解民生難題: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

  2013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敬老院。他仔細察看老人的生活起居情況,問他們每月收入多少,住在這裡交多少錢,對敬老院的服務和生活滿不滿意,還有什麼意見和要求。

  在四季青敬老院,習近平強調,我國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服務產業發展還比較滯後。要完善制度、改進工作,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總書記的到來讓我感到特別溫暖。作為老人,我們想優雅地老去,用積極的精神面貌面對生活。』74歲的劉進文老人2016年組織了老年模特隊,時常在院裡進行表演。

  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這正成為一切改革施政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准。

  吉林省延邊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地處邊境地區,是個典型的朝鮮族村落。走進光東村,空氣清新,一座座朝鮮族民房整齊排列,每戶人家灰白相間的小圍牆外,花團錦簇,小樹沿著潔淨的石板路向遠處延伸。從門球場傳來的笑聲讓小山村富有生機。

  古稀之年的村民宋明玉正在侍弄房前的小菜園。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延邊考察時,曾到她家與村民們促膝而談。

  走進宋明玉家,村民們和習總書記交談的照片擺放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談起這兩年村裡的變化,宋明玉說:『村裡變化太大啦,如果總書記再來我們村,他會很欣慰。』

  『兩年前總書記來的時候,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統的旱廁,總書記說要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去年,我們村家家都有了室內的衛生間!』宋明玉開心地向記者展示著整潔的新衛生間,瓷磚和抽水馬桶光潔?亮,還安裝了熱水器。

  東城鎮政府不僅對光東村200多戶全面進行了旱廁改造,還將通村的泥路重新修整,鋪上水泥路,建起文化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每到傍晚,村民們就到廣場上跳舞鍛煉。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