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黨給我們帶來好發展』
2017-10-06 16:12:1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孫明泉 王瑟 王昊魁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了總書記的囑托】

  『黨給我們帶來好發展』

  ——來自新疆喀什阿亞格曼乾村的報道

  『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們村,我和村民們說,這是頭上落了幸福鳥。』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托克紮克鎮阿亞格曼乾村82歲的奧布力·阿西木激動地說,『這是值得驕傲的日子,我們永遠記住這一天。』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總書記到新疆考察,對做好新疆維護社會穩定、推進跨越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民族團結、加強黨的建設等工作進行指導。考察期間,總書記到喀什地區疏附縣托克紮克鎮阿亞格曼乾村看望乾部群眾。

  日前,記者來到阿亞格曼乾村,聽到各族群眾紛紛表達對黨中央、對習總書記的衷心擁護和由衷愛戴,看到黨的優惠政策給各族群眾帶來的發展變化。

  『想說的話一天一夜也說不完』

  9月8日,阿亞格曼乾村村委會廣場,鎮黨委委員、統戰乾事肉孜麥麥提江·麥麥提明正在為乾部群眾講解『廣東省對口援疆成果展』。65歲的阿卜杜克熱木·伊敏說:『黨給我們帶來好發展。』

  3年前,阿卜杜克熱木·伊敏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做夢都想不到能跟總書記見面。』他說,3年來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蓋安居房,庭院經濟發展得紅紅火火。

  在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老支書肉孜·麥麥提曾跟總書記說:『黨的惠民政策用雙手十個指頭都數不完。』現在,村裡建了幼兒園,孩子從小就接受高質量免費教育,每天有免費營養餐,優惠政策也比以前更多。肉孜·麥麥提說:『如果再見到總書記,想說的話一天一夜也說不完。』

  為了讓村民永遠牢記總書記到來的日子,村裡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方便各族群眾重溫總書記視察時的情景和殷切囑托;在村委會和中心小學開展『重走總書記走過的道路、重溫總書記親切囑托、我有話向總書記說』等系列活動。

  自治區委黨校『訪匯聚』駐村工作隊隊長、阿亞格曼乾村第一書記申德英告訴記者,通過入戶走訪,群眾反映最多的是如何拓寬致富渠道,『我們做到件件有回復、事事有回音』。通過幫助聯系貸款、聯系就業培訓、開辦夜校,千方百計提高群眾致富能力。全村外出務工人員由2014年的100多人增長到現在的500多人。

  一個個數字,串起了阿亞格曼乾村3年來的變化:新蓋550套安居富民房;為218戶群眾接通燃氣和下水管道;將5.5公裡土路建成柏油路;支持和幫助村民創辦『瓦日斯』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年產值840萬元,直接帶動350餘人實現就地就近就業;落實『一戶一策』幫扶措施,192戶貧困戶2016年順利脫貧。

  要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把工作乾好、漢語教好

  走進托克紮克鎮中心小學,藍天白雲下,一幢粉刷一新的教學樓映入眼簾,這所教學樓被命名為『感恩樓』。感恩樓大門左右兩邊的牌匾赫然醒目:學風,學好雙語,報效祖國;教風,牢記囑托,不辱使命。一樓大廳左側懸掛著習近平總書記與學校師生的巨幅合影,讓人倍感親切和溫暖。

  總書記曾囑托學校老師:『少數民族孩子雙語教育要抓好,學好漢語將來找工作會方便些,更重要的是能為促進民族團結多作貢獻。』

  『學校雙語班由原來的12個發展到16個,在校學生由原來410人增加到525人,學校現有漢族教職工11人。新建食堂可容納全校學生集中就餐,各功能室齊全,器材達到新疆義務教育學校配備標准,建成南疆首間華文書法教室和鄉村學校一體化圖書室。』說起變化,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姚紅玉娓娓道來。

  教師覃利英曾向總書記匯報學校的雙語教育情況。總書記鼓勵她把維吾爾語學好,更好教孩子們學好漢語。『現在學校學雙語、懂雙語、會雙語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已是中心小學副校長的覃利英說,學生回家還成了教家長漢語的『小老師』,雙語教育輻射到了學生的家庭。『維吾爾語我一直在學,也有進步。要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把工作乾好、漢語教好,讓同學們都做民族團結小標兵』。

  說話間,課間時間到了。學生們陸續來到操場上,一隊學生打起了快板《陽光灑滿上學路》:『4月28日幸福天,習爺爺來到咱小學……心中牢記爺爺的話,學雙語,講團結,學好雙語走天下。』

  互相幫助,共同開創美好生活

  中心小學二年級三班班主任劉永娟被學生親切地稱為『媽媽』,因為她與學生蘇比努爾·買買提一家早就結為了親戚。新疆2016年啟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在托克紮克鎮中心小學,所有老師都與學生、家長開展了結對認親活動,學校、教師與家長一同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今年5月,一個周日下午3點多,劉永娟到學生蘇比努爾·巴克家中家訪,當她媽媽聽到劉永娟還沒吃午飯時,立即趕到菜市場買菜。『看到一桌子菜,我的眼淚都留了下來。』劉永娟說。

  走進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一眼就看到右手邊寬敞的門廊牆上掛著習近平總書記來他家做客時的大幅照片。『照片太珍貴了,總書記4月28日來我們家,每年這天就是我們家的節日,是感恩日。這一天親戚朋友都高高興興地來過節』。

  阿卜都克尤木的家庭經濟搞得紅紅火火:建溫室大棚,發展蔬菜種植;建牲口棚,發展肉牛養殖。他向記者介紹,原來只有2頭牛,現在已增加到15頭牛。他還加入宣傳隊,積極宣傳黨的優惠政策;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與張宏勇、程永利結親。

  張宏勇、程永利是疏附縣良種繁育場的職工,每人承包了幾十畝地搞種植。『阿卜都克尤木經常開著拖拉機幫我們乾活兒,我們經常交流種植技術,互相幫助、共同致富。』張宏勇說。

  走在村子寬闊乾淨的道路上,一股暖流湧上記者心頭: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安居樂業,民族團結之花一定會常開長盛。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