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縫紉刺繡合作社
這裡就是制造美的地方——英吉沙縣烏恰鄉的一家農民縫紉刺繡合作社,從早期不足10平米的小裁縫鋪,到現在700平米標准化生產廠房,年銷售額從40萬元增加到100萬元,只用了3年的時間,而像這樣的農民合作社,在新疆是遍地開花。
也許您去滑雪的時候,戴著的就是這裡生產的手套,這裡有95個工人,他們每天可以完成600-1000雙手套的制作,一個月下來平均可以領到1500塊錢的工資,對於過去只做家務和農活兒,沒有任何收入的姑娘們來說,這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像這樣的工廠在英吉沙有118個,近一萬人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
就業是一個人的大事,也關聯著一家人的幸福。把工廠建到村頭,讓許多農牧民既能照顧家人,又能打工掙錢,這樣的便利要歸功於援疆省市的幫助。

規模龐大的廠房車間
得到幫助,新疆人心存感恩,也從未忘記創造新的生活。在這間車間裡,200多名從喀什、和田來到烏魯木齊的農民,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已經可以完成車間生產流程的各項操作。他們在這裡掌握技術,更新理念,實現了從農民到產業工人的身份轉變。從今年開始,三年的時間裡,和他們一樣,陸續會有10萬人實現轉移就業,靠自己的雙手,牢牢抓住幸福!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圖片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