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煤礦工人張晨光:『拆』出來的技術創新能手
2017-10-01 19:20:14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作者:李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張晨光在工作中(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別人買東西是用,我買東西是拆。』張晨光喜歡拆東西,拆老式的帶擺鬧鍾,拆九十年代昂貴的隨身聽。小時候拆東西,用牙齒咬,還把彈簧蹦到過肚子裡。

  從拆機器到會還原機器,到最後研發機器,這位山西晉城煤業集團成莊礦的煤炭工人,憑著對機器的癡迷,不僅成為2016年『中華技能大賽』煤炭行業唯一的獲獎者,還走進中南海,成為接受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接見的『工人院士』。

  1994年,畢業不久的張晨光來到成莊礦,當時這裡遠沒有如今的繁華,幾乎都是小平房。那時,他剛趕上成莊礦從國外引進2750米長、投影全長6000米的主提昇皮帶運輸系統,張晨光非常震撼。有20多個外國專家在煤礦負責安裝,他們使用在國內還很稀罕的筆記本電腦,張晨光來了興致。『我也不知道有種什麼樣的魔力,反正我特別喜歡這個東西』。

  沒有接觸過這些新設備的張晨光每天跟著外國人學,外國專家待了3個月,他學了3個月。圖紙的說明書上都是英文,他『瞎眼了』。沒有手機,只能自己查字典,最後說明書學完了,他的單詞加注釋就寫了好幾本。

  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個月大約300元的工資,他拿來買隨身聽,還是拆,不管進口的還是國產的,買多少拆多少,『就是想看一下每一個之間有什麼區別』。剛開始組裝不起來。一片片的拆下來,沒有電腦,沒有視頻,只能用腦子記,零件一多就會分不清楚。『多拆幾次就長記性了。』

  直到修好家裡的電視機,張晨光這個父母眼中的『熊孩子』,纔開始讓家裡人刮目相看。

  有一年,一家人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春節聯歡晚會時,電視機突然壞了。父親急壞了,對他說,『你平時看那麼多書,學了個啥?』張晨光不慌不忙,只搗鼓了幾下,畫面又重新出現了,恰好趕上看春晚。沒想到看書還能看出個名堂,從此,父親開始支持張晨光,還主動給他訂閱雜志。

  東西拆多了,他逐漸學會了組裝和維修。

  那臺在1994年由外國專家安裝的機器,三年後出現了故障。換一塊電板2000美元,因為還在保質期內,如果自己修壞了,不能保修。領導權衡之下,准備聯系外國公司。這意味著,等待的一周時間裡,整個礦井都要停產。以每天2萬噸產量計算,一天就損失上千萬元。

  『這停著也不行,你有多大把握?』領導試探性的問張晨光。這個年輕人『沒有考慮後果』,『管它兩千不兩千美元,我有99%的把握』。機器一打開,張晨光傻眼了,國內同樣功率的電板,個頭是國外的3倍。國產的管子比較粗,放不進去,他自己上手加工配件。

  一個星期後,外國專家來到成莊礦,看著修好的機器問張晨光,『你是從哪個公司跳槽過來的』。當得知張晨光就是礦上的工人時,外國專家對這個煤礦工人豎起了大拇指,連說『perfect(非常好-記者注)』。

  漸漸的,張晨光意識到不能再單打獨斗。2009年,他在一個十幾平方米車間辦起培訓課堂。到2012年,車間擴大到800平方米。

  『皮帶遠程監控系統』就誕生在『晨光』工作室裡。這個耗時兩年半纔完成的系統實現了井下皮帶的地面遠程控制,減少了井下控制17部皮帶所需要的85個崗位(約138名崗位工人),僅人工成本每年節約1380萬元。在全集團推廣,每年僅節約人工成本上億元,為進入煤炭寒冬,急需減人提效、降本增效的晉城煤業集團破難前行闖出了一條路。

  因為創新突出,張晨光時常獲得礦上的獎勵。有次單位獎勵給他五萬塊錢,他全部分給了同事,每人領兩三百元。他希望以此鼓勵年輕人追求夢想,讓他們明白『只要你努力就會有回報』。

  現在的張晨光依然喜歡拆東西,手機壞了,倒騰幾下就能修好。他還拆過苹果手機,張晨光發現上面有一些肉眼很難看到的零部件,感嘆科技發展的速度太快。他每天回家只看新聞頻道和科教頻道,總指著電視上的人物告訴家人,『這些纔是牛人,我比他們差遠了』。

【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