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籌款治病,他提款後『消失』了
這種行為是否涉嫌犯罪?『輕松籌』平臺監管管不住?紫牛新聞尋解連串疑問
56歲的四川樂山市民李明春是位交通勸導員,十多天前突發腦出血被送到醫院搶救。由於家境貧困,他兒子李誠在網絡上發起了輕松籌,籌錢為父治病。不過在籌到7000多元時,李誠突然結束項目,將錢取出,隨後消失了。而這讓輕松籌,這個獨創『大病救助』新模式的平臺被推上風口浪尖。
平臺對所籌集資金的用途和去向有監管嗎?該如何采取措施避免籌集的資金被人挪用?李誠的消失留下一連串疑問。紫牛新聞記者陳勇楊志敏實習生韓瑜
『卷款跑路』事件
他籌款為父治病,卻突然攜款『消失』
今年56歲的樂山市中區人李明春,是一名值守在斑馬線的交通勸導員。9月14日中午,李明春突發腦出血昏迷,當天做了開顱血腫清除術,直到手術第八天,人纔清醒過來。
高昂的醫藥費讓這個收入不高的家庭捉襟見肘。9月15日,李明春的兒子李誠發起了一個輕松籌項目,目標金額5萬元(見上圖項目截屏)。姑姑楊明鳳和姑父劉洪華則到處轉發分享這個輕松籌鏈接,不少愛心人士伸出援手。截至9月21日,共有265人次捐助了7507元。
9月21日晚,有朋友跟楊明鳳說,打開那個輕松籌鏈接顯示『項目已結束』,錢捐不進去了。楊明鳳趕緊給侄兒李誠打電話。『我問他為啥提前把項目結束了,他說醫院裡催交錢了,他准備先取出來交了。』
當晚,李誠在醫院陪父親。第二天一大早,陳國蓮來到醫院准備替換兒子,但李誠不見了,『護士說他早上六點過了就走了。』
楊明鳳的擔心變成現實——撥打李誠的電話號碼已經變成空號,他還刪除了所有親人的微信號碼,切斷了與家人朋友的聯系。
據《成都商報》報道,目前李明春還欠醫院16000元醫療費。李誠到底在哪?為何帶走父親救命錢?目前無從知曉。
紫牛新聞主人公回訪
『光頭閨蜜』:提現後平臺沒再『跟進』
露露(紫牛新聞主人公,故事見揚子晚報9月24日A3版《光頭閨蜜情:她得白血病,她陪著剃光頭『抗爭』》)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今年4月,她第一次在輕松籌上籌集了兩萬元。露露發起的是30萬元的眾籌項目,她上傳了身份證、貧困證明、醫院的診斷證明、住院發票以及檢查報告,一個工作日後審核通過。經過30天的眾籌期,共收到捐助兩萬多元;申請提現兩天後,善款就成功打到了她的卡上,輕松籌平臺收取了2%的手續費。
由於閨蜜還在接受治療,露露的輕松籌項目仍在繼續。9月18日,露露又發起了30萬元的眾籌項目,到昨天紫牛新聞發稿時,目前收到捐款1萬多元,但現在提現已經不需要手續費了。
對目前經濟拮據的露露來說,輕松籌帶來的籌款可謂雪中送炭。『它的操作很方便,打開就可以發起捐款。』
那麼,輕松籌平臺在求助者收到善款後,是否還會繼續聯系跟蹤籌款的去向以及使用明細呢?露露表示,平臺並沒有繼續跟她們聯系。
露露同時也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發出過求助。在露露看來,輕松籌相對來說比騰訊公益需要的東西少多了,騰訊公益平臺的流程更『麻煩』些,比如還要提交貧困證明、醫生的治療方案以及預計需要的治療費用等材料。
就籌款的使用來說,輕松籌是由求助者自己操作,騰訊公益則是平臺操作。露露說,騰訊公益對於籌款的使用有跟蹤,比如需要用錢的時候,還要再提供相關發票以及說明使用籌款的原因。
記者體驗『輕松籌』
5分鍾完成申請,提款必須通過驗證
紫牛新聞記者在輕松籌APP電話驗證注冊後,點開了首頁左上角的『發起救助』,填寫完目標金額、籌款標題、求助內容以及添加照片後,項目就建立了。
提交成功後,申請人可以選擇是否進行項目驗證,驗證包含患者信息和診斷信息兩部分,即患者的姓名、身份證號、所患疾病、醫院名稱及地址。通過項目驗證可以獲得更多的轉發,提高籌款額度。不過,沒填寫驗證信息,項目不通過驗證,也會立即上線,可成功轉發。
求助人的眾籌金額可以自行設定,還可以隨時修改。紫牛新聞記者體驗感覺,整個申請過程非常簡單,在『籌款標題』『求助內容』後甚至附有參考實例,能夠幫助不善言辭的申請人更快地填寫好信息,五分鍾一個籌款項目就可輕松搞定。
項目發起後,紫牛新聞記者使用另一個賬戶成功向此項目捐款。在試圖提款過程中,紫牛新聞記者發現,這個環節是必須要通過驗證的。如果不進行驗證,即便已經有人向此項目捐款,求助人的賬戶餘額仍然顯示為0。求助者需要上傳手持身份證的照片以及至少提交兩種包括診斷證明、收費票據、病歷、出入院證明、檢查報告在內的醫療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