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了總書記的囑托】中國精准扶貧取得顯著成就
2017-09-27 20:10:54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董麗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花茂村新貌

  在湖南的鄰省貴州,過去被稱為『荒茅田』的貧困村——花茂村不僅成功實現脫貧,而且還通過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實現文化與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讓美麗鄉村更具魅力。

  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的花茂村山川秀麗,傳統風貌資源豐富,古法造紙、土陶制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獨具特色。其中,土陶制作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上世紀80年代洋鐵盆流行後,土陶作坊逐漸轉產、倒閉,該地區的土陶作坊僅存母氏陶藝一家。當時,母氏陶藝第四代傳人母先纔曾想過放棄,但2014年以來,花茂村創新性推進扶貧開發與小康建設同步飛躍,把新農村與舊土陶完美結合,傳統工藝與新興產業相得益彰,花茂陶藝又迎來了新的生機,『政府引導和幫助我傳承陶藝,教我怎麼經營,陶藝館纔發展得這麼好,我做陶的地方擴大到了400平方米,規模增大了。』

  母先纔在做陶藝

  母先纔如今開了一個陶藝工作室,這兩年的收入比之前翻了近十倍,身為土陶藝人的他生活不再清苦。母先纔說:『這兩年的變化最大了,2014年以前我的年收入只有3萬元左右,近一年的純收入有30多萬。原來做的是實用性的土陶罐,又大又不賺錢,現在轉型了做的是花瓶擺件之類的,客人非常喜歡,全國各地的客人都有過來買。』

  依托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特色,花茂村把發展特色文化產業與群眾脫貧致富緊密結合,取得了成效。花茂村所屬的楓香鎮黨委書記帥波總結說,通過特色文化產業精准扶貧,貧困人口可以從事文化旅游、文化服務、民間工藝加工等第三產業,有利於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現在我們扶貧是要變輸血為造血。造血如果沒有精神文化上的注入,造血功能應該不會持久。另外文化產業可以直接給貧困戶起到幫扶的作用,比如我們的文創產品帶動貧困戶就業。再一個,旅游方面也需要文化的引領,文化是靈魂,雖然看不見,但是在精准扶貧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布?溝村、十八洞村、花茂村的故事其實只是近年來中國各地推行精准扶貧所取得實效中的幾個普通典型。據統計,從2012年至今,中國共有5564萬人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習近平總書記說,扶貧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癥下藥、精准滴灌、靶向治療。中國的因地制宜、精准扶貧的經驗對推進世界減貧事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