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主流性教育
更關注如何教孩子自我保護
『性教育教材,不僅在國內,在國外也有公認的觀點。』邱連根曾看到過英國的一套教材,通過漫畫的形式,把有關的性器官以及性活動展現出來,但英國的家長對此也並不是全部接受。
他說,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有所顧慮,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情況。『所以,國外的性教育教材,同樣偏向保守,網上傳播的那些赤裸裸的圖片,也是個案,並不能代表國外性教育的現狀。』
比如,歐美家庭中,父母常以《小鳥和蜜蜂》的故事來跟孩子解釋『我是怎麼來的』。有報道說,在《權力的游戲》中飾演『珊莎·史塔克』的蘇菲·特納,15歲時父母纔想起要對她講這個故事。英語中bees(蜜蜂)采蜜用來隱喻男子射精;birds(鳥類)產卵用來隱喻女子排卵。
不過,這種隱喻式的回答,往往讓孩子似懂非懂。所以有專家認為,在孩子提出性知識問題時,父母不應太回避,而且直接用人體解剖學術語解釋人體生殖系統更有利於孩子對性知識的了解。學者認為在兒童3到6歲期間若問起性知識問題時,父母可以直接向孩子介紹男女生殖器官的醫學名詞,以使孩子能以較好的心態使用這些名詞,而不是將這些名詞當作髒詞來看。根據調查,美國67%的父母當孩子問起男女之間的區別時,會直接用這些詞匯來描述男女的身體部位。
在發達國家的公立學校中,普遍已經建立循序漸進的兒童性教育課程。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圖片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