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雙一流"建設邁入正式施工:有進有出 不搞終身制
2017-09-26 09:55:58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動態調整有進有出不搞終身制』

  『建設高校實行總量控制、開放競爭、動態調整。』在今年年初的《實施辦法》中,『雙一流』建設的總體基調被確定下來。

  長期以來,伴隨著高等教育重點建設,事實上存在的封閉固化、重復建設等問題一直飽受爭議。名單公布之後,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特別強調,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杜玉波表示,這次『雙一流』高校遴選采取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的方式,是認定『雙一流』建設高校,而不是確定『雙一流』身份。『雙一流』建設,從方案設計之初就強調不是終身制,不是固化的。

  根據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中的介紹,建設過程中,對實施有力、進展良好、成效明顯的,加大支持力度;對實施不力、進展緩慢、缺乏實效的,提出警示並減小支持力度。對於建設過程中出現重大問題、不再具備建設條件且經警示整改仍無改善的高校及學科,及時調整出建設范圍。

  據了解,『雙一流』建設不僅在過程中實施動態監測,實行動態管理,而且在每一輪建設期末,進行評價,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范圍,有進有出。

  可以說,入圍的高校並不是帶上了『鐵帽子』,建設不好隨時有被摘掉帽子的風險。人民日報在時評中指出,讓已經列入名單的高校居安思危,讓未能入選的高校看到方向與希望,真正激活高等教育發展的一池春水。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任立楚同時提醒,『雙一流』建設的良好生態需要公平有序的競爭來保證。但也要看到,競爭必須公平有序、合理預期,要避免靠『排位置』『爭經費』『搶人纔』搞『零和博弈』『惡性競爭』,這樣的競爭打亂秩序、破壞規則,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決反對。

  『服務國家需求扶優扶需扶特扶新』

  《實施辦法》中提出,堅持扶優扶需扶特扶新,按照『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兩類布局建設高校。

  在此次『雙一流』名單的遴選認定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和『扶持特殊需求』成為兩大重要因素。一些對區域發展有帶動支橕作用、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高校因此登上了『雙一流』的首班車。

  雲南大學此次入圍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雲南省教育廳廳長周榮表示,這是邊疆民族地區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機遇,將更加主動聚焦『一帶一路』五通建設和雲南重點培育的8大產業。

  位於中原腹地的鄭州大學同樣入選B類。此前鄭大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211工程』建設高校。身處一億人口大省、第一農業大省、第五經濟大省,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說:『中原崛起迫切需要創新驅動發展與一流人纔,特別需要一流大學支橕。』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全國有六所中醫藥大學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王省良在接收采訪時表示,中醫藥高等教育雖然歷經6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但還是一個弱勢的學科,學科發展受到政策、經費以及評價指標體系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進入『雙一流』,將對吸引優秀生源、匯聚一流師資產生積極的作用,也會為深化和拓展國際交流合作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杜玉波指出,建設『雙一流』重在質量和特色,絕不是規模和數量上的比對。一流大學未必都是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精而專、有特色的學校同樣可以辦成一流大學。爭創一流,並不是爭創『全能冠軍』。如果一味搞『大而全』『小而全』,而無學科特色亮點,爭取一流建設也會失去優勢。

  據了解,在建設方面,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通盤考慮學校整體目標和建設學科目標,統籌安排部署;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把建設學科擺在建設方案的中心位置,同時也對學校學科整體建設作出長期規劃安排。

  根據教育部之前發布的《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2015年我國高校在校生規模達37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一;各類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學率40%,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85%以上的科研成果集中在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三大獎項』中高校獲獎數量佔據2/3以上。

  『目前內地共有24所高校進入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500強,30所高校進入美國USNEWS世界大學排名500強,700餘個學科點進入ESI前1%,60餘個學科點進入前1 。』,任立楚列出一組數據,『建設『雙一流』、實現『雙一流』,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能力、更有條件去實現。』

  杜玉波提醒,不能將『雙一流』建設簡單認為是『發帽子』『報稿子』『分銀子』,而要實實在在有所作為,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用建設實績說話,為我國高等教育在國際上爭出一席之地。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