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拿到手軟不意味著創業一帆風順
王麗萍拿到了中國在悉尼奧運會上唯一的田徑金牌,王楠在運動生涯中拿了24個世界冠軍。這些冠軍拿到手軟的運動員粉絲無數,但在創業路上卻是名副其實的『小白』。
2015年,當了幾年教練的王麗萍發現,愛跑步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有很多人因為不知道正確的跑步方式導致傷病,甚至偶有猝死的極端事件發生。身邊也有很多人向她請教:如何備戰一場比賽,如何訓練,如何安排自己的訓練計劃。
『我想靠著自身的技能為全民健身服務。』王麗萍琢磨,自己身邊有這麼多退役運動員,為何不將他們動員起來,整合一個真正為跑步者提供專業科學的跑步服務平臺。於是,2016年3月,她與伙伴們成立了王者傳奇俱樂部。
王者傳奇俱樂部成立那天,王麗萍在北京奧森公園開始了第一堂公益培訓課。因為奧運冠軍的名氣和絕對專業的保證,圍觀和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此後,王麗萍團隊免費為跑步者提供培訓,半年多的時間內共計服務過幾百人,有了忠實粉絲和較好的口碑。
看上去順利,但王麗萍一直在苦惱:如何養活教練,如何更好地運營和管理公司?她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只要自己踏踏實實做好培訓和跑步這些事情,就可以服務更多的人,可創業需要更多管理能力,這是她沒想到也是不能勝任的。
這種痛苦不亞於在競技場上遇到的困難,轉型的壓力壓在王麗萍的身上。她總是給自己打氣,一定要堅持下去。慢慢地,王者傳奇俱樂部漸漸走上正軌。
王楠也用自己的技能轉型,創辦了『國球捨』。這個項目通過捐助運動器材、助力鄉村體育教育、組織城鄉體育互動,探索參與式公益的創新模式,建立志願者教練員系統,持續為鄉村地區少年兒童強健體魄、健康成長創造條件。
不僅如此,『國球捨』還發起了小球大愛公益項目,通過向鄉村小學捐贈體育器材,派送志願者教練,讓農村孩子享受到體育的樂趣。幾次活動累計有80名以退役運動員為主的志願者教練,定時定點為20所鄉村小學,開展乒乓球的訓練課程。
運動員的人生由自己決定
運動員退役創業轉型不只是奧運冠軍纔能做的事。媒體報道,內蒙古的舉重冠軍楊俊偉在退役後創業做內蒙古肉餅。這家名為胖墩餐飲的合伙人由5名國家級退役運動員組成,他們都曾是舉重運動員。楊俊偉說:『運動員退役後都不太容易,後來我們就決定自己創業,創業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和一般創業者不同的是,退役運動員對國家有著極強的責任感。王麗萍曾經在競技賽場上昇國旗奏國歌,為中國的體育事業作出了努力,她如今也特別希望自己能夠為國家全民健身事業,與中國體育產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楠說:『過去我曾經披上戰袍,為個人的輝煌和國家榮譽而戰,今後我願盡我所能,為青少年強健為健康中國繼續努力。』
據了解,我國每年有3000至6000名專業運動員退役,其中大約40%的人難以及時得到安置。早有李寧、姚明,如今有王麗萍和王楠等,不少選擇創業的運動員的故事具有啟發意義。
具有重要意義的是國務院出臺的46號文件,將體育產業上昇為『國家戰略』,之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改委、教育部、國家旅游局又發布了多項促進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利好政策。政策的紅利、雲集的企業、翻滾的資本讓這個原本稚嫩、生澀的產業散發出朝陽的光輝。地方政府也行動起來,江蘇省就剛剛成立了江蘇省退役運動員就業創業孵化基地。
9月21日,總規模1億元的裕元創新創業公益基金宣告成立,它由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和寶成國際集團聯合設立。基金將在各有關機構和組織的支持下,在幫扶體育人纔創業就業、支持體育公益創業項目、促進體育產業創新發展和增進海峽兩岸青少年交流等方面開展系列活動。『國球捨』和王者傳奇俱樂部均是受到該基金的資助。
王楠想對所有退役運動員說:『真正要改變自己的時候,其實什麼時候都不晚,樹的方向由風決定,我們的人生由我們自己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