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攀比引發家庭爭論
『英語詞匯量4000左右,可與外教用正常語速交流,能寫300字左右英語作文;數學,心算1萬以內加減法、心算兩位數與一位數乘除法,學過數獨,知道小數、分數、負數並進行加減;語文,會背千字文、50首唐詩,學完拼音,認識1000多漢字……』
這份所謂的『一個6歲孩子的學習清單』,讓曾經平靜的北京市民劉曉莉家炸了鍋,也讓夫婦倆站在了所謂的對立面上。
劉曉莉的丈夫由廣萊堅持應該讓孩子繼續讀完幼兒園大班,劉曉莉則認為孩子參加『幼小銜接』培訓班比較好,這樣可以提前掌握小學一年級的知識。
劉曉莉夫婦二人並未在討論中達成共識。劉曉莉覺得,別人家孩子的起跑線早就畫到前面去了,再不送孩子去各種培訓班學些本事,等到孩子上學就晚了。
由廣萊卻認為『不能人雲亦雲』。在他看來,很多父母總是很容易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尤其是遇到事關孩子的事情。『從胎教、親子班,我們一家人拼命打聽各種小道消息,費勁巴拉送孩子上好一點的幼兒園,之後又讓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班、興趣班,如今又到了幼兒園沒上完就退園上培訓機構的「幼小銜接」課程,為的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為了上好的小學在面試時加分。我們擔心的又是什麼呢?無非是怕孩子上小學後跟不上,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另外就是人家的孩子都提前學了,自己孩子沒有學就落後了』。
對於學習這件事,由廣萊主張以培養興趣為主,特別是在低年齡段,要符合孩子的思維和行為習慣、符合他們的認識水平。『比如英語,我家孩子打小就喜歡,經過試聽和反復確認,孩子非常喜歡現在這位老師,我們就給孩子報了一個周末的英語輔導班,每周一次,每次兩個半小時,孩子堅持了一年依然喜歡去。還有書法,本來這麼小的孩子學軟筆的不多,不過孩子自己要求去,老師一喜歡就破例教了,現在學了三個月,有不少進步。還有識字,我們都沒有特意去教,孩子自己跟著光盤學,不會拼音卻認識了大部分常用字,我認為也行』。
『話說回來,孩子很喜歡現在的幼兒園和老師、同伴,如果現在不讓孩子上大班,那麼孩子失去的這一年快樂時光是永遠找不回來的。我們一定要替孩子著想,盡可能讓他們的童年是完整的、連貫的,不上大班而是上「幼小銜接」培訓班,也許在學習上搶了先,但可能會讓孩子在心理上形成斷層。』由廣萊說。
對於丈夫這番言論,劉曉莉則拿出朋友的勸告來支橕自己的觀點,比如『「幼小銜接」培訓班必須上,不然孩子肯定跟不上,跟不上再補就麻煩了。到時候老師天天找家長,孩子自己也沒了興趣和自信,我們可耽誤不起啊』『現在學點東西,孩子到了小學就輕松點,你也不想天天逼著孩子學習,為孩子做不出作業發愁吧』『不就是多花點錢嗎?我告訴你,什麼錢都可以省,就是孩子教育不能省』。劉曉莉說,她身邊的朋友甚至斷言:『你現在不上,五年後你肯定得後悔。』
對此,由廣萊反擊說:『我看了「幼小銜接」培訓班的教材,也聽了幾節課,課講得真不錯,比我小時候啟蒙老師講得好多了。教材跟現在的小學一二年級教材大同小異,無非分的更細,復習內容更多,等於是在強化培訓,增加記憶。可是,學習並不是光增加知識的總量就可以的,幼兒園大班對於孩子認識世界、學習方法,特別是學習與小朋友交往的作用,在「幼小銜接」培訓班是無法學到的。更何況,小孩在五六歲時智力水平和認知能力發展並不以家長的意志為轉移,強行讓孩子提前接受大孩子的思維模式,這很難,而且沒有任何好處,勉強學到了也不如順其自然學到好。為了提前學一遍小學低年級的知識內容,而放棄孩子真正重要的學習鍛煉機會,我覺得不值得。』
事實上,劉曉莉早就琢磨著讓孩子去學點什麼。
『幼兒園成天就是玩,熱熱鬧鬧的,孩子挺高興,可什麼都不學。』劉曉莉說,不過,孩子倒是挺喜歡上幼兒園,每天都惦記著和班裡的好朋友一起玩。因此,只要一提退園,孩子就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曉莉做出了一定退讓——繼續上幼兒園,但『幼小銜接』培訓班必須上。現在,劉曉莉給孩子報名參加某教育培訓機構的數學課程。之所以選擇數學,劉曉莉說原因在她自己的『心理陰影』。今年30歲的劉曉莉至今還記得,她上小學第一節數學課時,老師出了幾道50以內加減法的題,結果班裡很多同學都說出了答案,『當時我呆住了,因為我不會,挺自卑的,後來一直也不喜歡數學』。
劉曉莉擔心兒子遺傳了自己『數學不好』的壞基因,決定讓孩子『笨鳥先飛』,『不是非要考第一,而是千萬別因為成績不好對自己失去信心』。
『幼小銜接』初衷被扭曲
擔心孩子跟不上,是一種極易在家長之間傳遞的焦慮情緒。很多家長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是我們非要上,而是其他人都上,我們沒辦法不得不跟著上』。
北京市西城區一所重點小學的教務主任薛老師注意到,每一年新生入學後,他們對學生基本能力進行摸底時發現,『什麼都沒學過的孩子確實非常少』。這種趨勢,在最近幾年越來越明顯,『說明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做了20多年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工作,薛老師說,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是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明確規定的重要內容,小學一年級必須嚴格遵照國家課程標准上課,『哪個知識點教多長時間,都有科學的、嚴格的規定,不可能出現因為一部分學生學過,老師就不講了或壓縮課時的情況』。不僅如此,學校把開學第一周作為適應周,放慢速度,讓孩子一點點了解學校、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等。也就是說,任何零基礎的學生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跟著老師快速適應。
『正規的「幼小銜接」並不是學幾個字,而是適應新的環境,適應校園生活、集體生活、學習生活;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培養學生角色意識、群體意識、學習意識、紀律意識和行為規范意識,這些纔是適應的重點。正規的「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必須重視的一塊教學工作,幾乎任何一個幼兒園都會組織相關的「幼小銜接」教學,「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學中相當成熟的一塊。』位於北京市豐臺區嘉園路的一家民辦幼兒園的教導主任成芳對《法制日報》記者說,而『幼小銜接』培訓班或類似的學前班已經是政策嚴令禁止的。不過,很多幼兒園,尤其是大部分民辦幼兒園往往以『大大班』的名義保留學前班。
『在幼兒園大班,孩子有充分的游戲時間,但進入小學後,午休、游戲時間都取消了,並且知識難度增加,孩子有可能不適應。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學前班不像幼兒園注重領域發展,比如動手、繪畫、健康等。其實,幼兒園更適合孩子的年齡。家長要權衡其中利弊。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堅決送他去幼兒園,因為我對孩子的要求是性格好、善良、懂得選擇與接受選擇的結果,說白了就是情商方面的要求。我認為過早接受應試教育會抹殺孩子很多天性。』任成芳說。
制圖/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