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富國強軍的戰略之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紀實之七
2017-09-24 18:16:40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 題:富國強軍的戰略之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紀實之七

  新華社記者、解放軍報記者

  金雞報曉之年,神州大地凱歌陣陣——

  第二艘航母順利出塢下水,C919客機完成首飛,嫦娥五號奔月征程穩步推進……激越的鼓點,鳴奏著同一部宏大交響: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推進強軍事業,必須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總攬戰略全局,把握發展大勢,把軍民融合發展上昇為國家戰略,科學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軍民融合,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

  從突出強化軍民融合發展頂層設計,到接連出臺相關政策制度;從軍民融合產業蓬勃興起,到『軍轉民』『民參軍』熱潮湧動……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發展格局加快形成,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穩步邁向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書寫出波瀾壯闊的時代新篇。

  國家戰略,夯築復興基石

  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又一個催人奮進的春天。

  2015年3月12日,驚蟄剛過,春回大地。習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強調,把軍民融合發展上昇為國家戰略。

  在這個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進的關鍵節點,『國家戰略』,短短四字,聲如春雷。

  同樣是在萬物勃發的春天,同樣是在播撒希望的兩會時間,2013年,習主席指出,要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努力形成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2014年,他強調要『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軍民融合的戰略機遇期,也是軍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過渡、進而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期。』認識與實踐一次次躍昇,源自博古通今的大視野、高屋建瓴的大智慧。

  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歷經挫折而奮起、歷經苦難而輝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歷史巨變,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人民軍隊90華誕的重要歷史節點,習主席深刻指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昇為國家戰略,是我們黨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應對復雜安全威脅、贏得國家戰略優勢的重大舉措。

  放眼世界,軍事技術與民用技術的界限趨於模糊,軍民融合已成為各國加速發展國力軍力的共同選擇,發達國家主要領域的軍民融合度高達80%以上,而我國這一比例僅在30%左右。

  回顧歷史,中國有的朝代文盛武衰、國富兵弱,成了『泥足巨人』,屢遭侵犯、百般受辱;世界有的國家窮兵黷武,要『大炮』不要『黃油』,國防工業畸形生長,導致國家走向崩潰。

  富國纔能強兵,強兵纔能衛國——能否把握好安全與發展的黃金分割點,關乎前途命運。把軍民融合上昇為國家戰略,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強國強軍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推動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融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這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我們黨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實踐表明,如果兩者關系處理不好,就會走彎路、吃苦頭。當前,我國正處於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經濟體量變大了,受到的壓力阻力也變大,如果軍事力量跟不上,越發展風險越大。只有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新形勢下戰略方針,實現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纔能實現軍事能力整體躍昇和國家經濟實力增強的雙贏,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這是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敏銳洞察。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任務十分繁重,只有實現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纔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促進轉型、增加就業、孵化高新技術等方面的溢出效應和牽引作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拉動投資和消費需求,促進技術創新和經濟轉型昇級。

  這是對轉變軍隊建設發展方式的清醒認識。長期以來,我軍建設自成體系、自我發展、自我保障的特點比較突出,只有實現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纔能實現社會資源大整合,充分利用地方技術優勢、市場資源和人力資本,促進軍隊建設發展方式、戰斗力生成模式全新轉變,提昇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大體系對抗能力。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習主席帶領我們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