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困局:開學後媽媽們為何比孩子還緊張
最先打破寧靜局面的是『麗珊好媽媽課堂』『學齡前』微信群。『老師,我孩子開學上一年級了,我比孩子還緊張,應該做些什麼准備呢?』接著是『小學群』的求助帖,『我孩子三年級,上學期臨近期末考試,每天早上在校門口都會肚子疼,送進學校,老師說也沒看出什麼異樣來。如果開學後還肚子疼該怎麼辦?』問題一拋出,媽媽們紛紛發言說有同感。臨近開學,『初中群』和『高中群』的媽媽陸續給孩子預約面對面心理諮詢了,希望給孩子進行心理調整,避免開學後『重蹈覆轍』……
『麗珊好媽媽課堂』微信群共有4000多名學生家長,很多人從不同維度講述著自己的焦慮。通過匯總,發現開學焦慮顯現以下特點:焦慮呈現低齡化;問題程度嚴重化;涉及學生普遍化;家長比孩子更焦慮;借助心理輔導消除開學焦慮的比例逐年提高。
初始年級孩子和家長焦慮多
韓玲的兒子宋博文剛剛上一年級,兩周內她幾乎天天被老師請到學校,大多數都是紀律問題——『孩子上課下座位,在教室裡亂跑』『上課玩玩具,不聽講』『孩子不經同學同意,拿人家的筆』……
韓玲太崩潰了,她從懷孕就開始閱讀大量育兒書籍,從孩子三歲起就帶他上各種興趣班,不用各種條條框框約束孩子,讓他自由生長……但這個『快樂』過度了,每次興趣班都因為紀律問題被老師告狀,於是另報其他班,但不遵守紀律的狀況卻一直延續。韓玲自行將孩子的情況和網上說的阿茲伯格綜合征進行對比,覺得太相像了,這讓她萬分懮慮。她給孩子報了提高專注力的訓練,但幾個療程後沒有一點效果,如果孩子真有病,未來可怎麼辦呢?
後來我見到了宋博文,他個子高大,性格爽朗,語言表達能力強,比同齡人各種能力都佔優。他規規矩矩坐在沙發上,和我認真地聊天。從他的表述中,我基本還原了他的經歷,上興趣班時,喜歡發問,活潑好動,老師起初很喜歡他,包容甚至縱容他的調皮,而當他的行為影響課堂秩序,引起別的小朋友家長投訴後,又會對他批評、嫌棄……他覺得老師都是『壞的』『非常討厭!』
小男孩宋博文其實是在度過初始年級適應期,初步判斷,他並不具有阿茲伯格綜合征的一般特征。幼兒園入園、小學一年級和初一年級,這三個初始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社會化,家長仿佛向社會提交了第一份答卷,內心充滿了擔懮。昇入小學,學習成績的比較讓家長的焦慮昇級。對於新一年級的家長來說,暑假應當注重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而小昇初階段,則是孩子需要自己解決學校生活中遇到的溝坎。人生各個階段對人的要求不一樣,跨度大,所以初始年級的學生和家長出現焦慮的概率更大。
在諮詢中我發現小學一年級家長的主述內容如出一轍:孩子沒有規則意識,總是違反紀律,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仿佛出現了『同一癥狀』,但究其原因卻各不相同,解決方案也因人而異。
宋博文智力發育良好,但嚴重缺乏規則意識,從小在老師的批評中成長,已經出現低自尊傾向,針對他的情況,我給韓玲的建議是:
重視孩子規范的養成。反復犯錯會固化孩子挑戰學校規則的形象,停止課外興趣班,讓孩子專注於學校學習。課外班對學生的紀律要求和學校的要求並不一致,容易造成孩子對紀律標准模糊不清。
和老師充分溝通,將孩子的成長經歷告訴老師,並表示會對孩子的行為問題積極關注,願意改善,贏得老師的理解。為了避免孩子因為經常被批評,母親一方面從老師那裡獲知在校行為規范,在家裡指導孩子落實,另一方面懇請老師不要當面訓斥,避免孩子產生『破罐破摔』的心理。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初階段,可以陪伴孩子學習,既要有助於養成良好習慣,也幫助孩子收獲良好的學習成績,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幫助孩子建立人際界限感,通過角色扮演,設置各種情景,告訴孩子如何與同學有分寸地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