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資源缺口大
全國廣義兒科醫生總數只有13.5萬人,兒童專科醫院共73家,且分配不均衡
今年6月,中華醫學會發布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基礎數據)》顯示,全國廣義兒科醫生總數只有13.5萬人,兒童專科醫院共73家,其中東部41家,中、西部加起來纔32家,兒科資源稀缺,且分配不均衡。
國家衛計委、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兒童職業(助理)醫師數達0.69名。專家表示,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後,預計到2020年,我國兒童數量超2.9億人,若要實現每千名兒童0.69名兒科醫生的目標,兒科醫生缺口近9萬人,若按發達國家每千名兒童0.85—1.3名兒科醫生的標准,我國兒科醫生缺口在20萬人以上。
『兒科不掙錢。』楊健說,過去醫院發展比較均衡,兒科還是發展的重點。當很多醫院開始以經濟效益為導向時,兒科發展就出現困難。兒科收入相對低,檢查少,用藥少,特別是在原來以藥補醫的政策下,醫院要發展、要營利,不掙錢的科室就要減少,所以兒科就成為被削弱或取消的對象。
秦炯認為,兒科的人力、物力、技術等成本更高。比如采血,給成人患者抽血,他們不會抵觸,最多2分鍾就結束。而小孩會害怕甚至哭鬧,拒絕抽血,需護士過來幫忙控制,強制抽血。如果小孩掙紮,可能沒有抽到血,反而碰壞針頭,需再次抽血。這些多耗費的人力、物力在原來的醫療定價體系裡面並沒有體現,醫院發展兒科的積極性不高。
過去,兒科醫生的教育培養還存在一些問題。從1999年開始,教育部為拓寬兒科醫生的專業知識面,決定醫學院不再招收兒科本科生,到研究生階段纔細分兒科專業,從此本科層次兒科醫生的來源被切斷,一些醫學院甚至取消了兒科系。從1999年到2015年,全國兒科醫生僅增加5000名。近幾年,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多所醫學院校開始逐步恢復兒科系。
『當時醫學院取消兒科系,出發點是好的,因為從事兒科工作也應有通科的醫學知識,但是改完後問題就來了。』秦炯說,醫學畢業生選擇兒科的非常少,導致兒科醫生供給減少,而且選擇兒科的普遍是成績相對較差的畢業生,導致兒科醫生整體質量不高。『許多醫學院陸續恢復兒科系,將會增加兒科醫生供給,但還需要一段時間。』
兒科醫生流失多
兒科不是『小兒科』,接診患兒時,需要醫生有更好的判斷能力和溝通能力
家住河北保定的4歲患兒小堯咳嗽了一個多月,吃了消炎藥也不管用。為了讓小堯得到更好的治療,媽媽王女士帶他到北京兒童醫院就診,該院呼吸科主治醫師郭琰接診了小堯。
小堯由於年齡小,不會表達,就診過程中都由王女士來描述病情。郭琰用聽診器測小堯的心跳和呼吸情況,診斷病情為哮喘,左眼患有輕微的結膜炎。郭琰給小堯開了一些藥物,並向王女士介紹哮喘的癥狀特點和未來的治療要求。
王女士拿到藥又帶著小堯回診室。原來,郭琰開的藥中有一種氣霧劑叫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患者未經醫生指導都不知道怎麼吸。郭琰要小堯拿著比鼻煙壺稍大的小藥瓶先模擬吸一次,看是否正確。果然,小堯的吸入方法完全錯誤。
『吸藥之前先盡量把肺內的氣體呼乾淨,吸氣的時候要用力而且連續,有一定的爆發力。吸氣完畢後不要著急呼吸,憋氣盡量長一些,給藥物一個沈降到小氣道的時間。』郭琰說,如果吸藥方法不對,藥液不能很好地到達肺部,治療效果會打折。郭琰接過小藥瓶,親自示范。然後,他又建議小堯按照正確的吸入方法再練習兩次。
『回家的時候一定要按正確的方式吸藥,不然藥都浪費了。這麼小的一瓶布地奈德價值170多元。』郭琰說。王女士不斷點頭,表示回家一定好好盯住兒子用藥。
『兒科不是「小兒科」,接診患兒時,需要醫生有更好的判斷能力和溝通能力。』楊健說,很多人認為兒科很簡單,其實不然。兒科又稱『啞科』,因為患兒表達能力差,有的患兒只有幾個月大,病情的描述幾乎全靠家人。兒科的疾病嚴重程度和復雜程度不亞於成人,有很多成人疾病在兒科也有,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但很多兒童的病,成人不一定會得,比如一些復雜的先天性罕見病,這對兒科醫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給兒童看病最大的風險,是一些很重的病沒有看出來。』秦炯說,兒童很多重病的癥狀表現跟常見病差不多,比如咳嗽、發燒、?疹等。例如夏秋季節兒童容易患細菌性痢疾,很簡單的病,但是有10%的患兒是中毒型的,發病癥狀是抽風、休克、高燒,沒有痢疾的癥狀,如果24小時內不能及時正確救治,死亡率在50%以上。如果醫生經驗不豐富,很難想到是中毒性痢疾。這種痢疾很容易治,患兒注射或者服用抗生素,很快就能康復。『關鍵是這種痢疾一開始沒有腹痛腹瀉的癥狀,所以考驗著醫生的判斷力。』秦炯說。
每天早上7點半,郭琰就趕到病房,查看患兒的狀況,與家屬聊聊病情;下午六七點纔下班,開車到北京東四環附近的家將近8點,如果遇到堵車會更晚。『患兒太多,加班是常態。晚上回到家吃完飯,兒子都准備睡覺了。』郭琰表示,兒子上小學一年級,自己從來沒時間去接送,也沒時間教兒子看書學習,這些都由妻子完成。『盡管兒科很忙,但收入相對較低,有很多兒科醫生都辭職轉行了。』郭琰說。
『兒科醫生的收入,確實不如其他科室的醫生。』秦炯說,按照工作量來算,兒科醫生的付出更多,但回報太少。同樣是看病,兒科醫生需要花更多時間哄孩子,控制孩子情緒。
《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基礎數據)》顯示,最近3年,我國兒科醫生流失人數為1.43萬人,佔兒科醫生總數的10.7%,其中35歲以下醫師流失率為14.6%,佔所有年齡段醫師流失的55%,綜合醫院的流失率遠大於兒童專科醫院的流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