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堵,有問題
近日,記者在鵝公岩大橋『定向車道』親身體驗了一回。從南岸海峽路往鵝公岩大橋方向,在距離鵝公岩大橋橋頭約400米處,記者看到中央隔離帶上已立有『定向車道』的提示牌。繼續前行,不斷有『定向車道、大公館立交』『定向車道、擇道行駛』『變道抓拍』等醒目標識提示。
在鵝公岩大橋橋頭處,記者駕駛的車輛進入『定向車道』。盡管此時大橋上的車流量仍較大,但『定向車道』內並未出現擁堵,車輛仍能保持勻速前進,車速比其他車道明顯要快。
過橋後,記者又掉頭從九龍坡往南岸開行,特意選擇了非定向車道。明顯感覺速度慢了很多,在多處都看到『定向車道』裡空出了二三十米的無車區,似乎有點『浪費』之嫌。
實施『定向車道』就意味著市民駕車需要明確行進方向,提前規劃好走哪條車道。為了避免市民錯誤駛入,交巡警總隊在『定向車道』入口前300米就開始配套設置『定向專用車道』指示標志、LED提示牌、引導標識等交通設施。記者了解到,『定向車道』禁止貨車和摩托車駛入,全路段采取電子抓拍設備,車輛如果違法變道,將會被記3分,罰款200元。
『想法是好的,堵車時車輛不斷變道確實會更堵,但如果前方出現交通事故,後面的車怎麼辦?』家住嘉華大橋附近的肖女士向記者提出了質疑。持否定態度的還有出租車司機楊先生:『「定向車道」也帶來了許多不便,比如外地車或者新手發現開錯了方向,卻又不能換道,那就麻煩大了。』
而家住江北區的程先生說起『定向車道』,火氣還有點大:理論上來說是好的,但實際上情況更糟!有一次從觀音橋到上清寺,『定向車道』裡有一輛車慢慢開,後面壓了一大串,想超又超不了,變道又要遭處罰,還不如讓司機擇道自由行!
要有小妙招,也要有大智慧
《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100個城市中有近八成的城市擁堵同比得到緩解,但仍有23%的城市出現擁堵加重趨勢。如何有效緩解城市擁堵,成為許多城市無法逃避的難題。
記者梳理發現,重慶在治理城市擁堵的問題上已大膽嘗試過多種方法。除了『定向車道』以外,重慶還在試點『共享車道』。與共享單車『借用』『歸還』的理念類似,『共享車道』是借用一條對向車道來讓車輛排隊或者通行,充分利用現有道路資源,將雙車道臨時昇級為三車道,提高通行效率。
為保證『共享車道』的安全,重慶市交巡警總隊采用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保證借用對向車道的車輛能正常行駛。如整個路口的信號燈運行時間已進行調整匹配,司機只需根據入口信號燈指示來判斷是否進入共享轉換車道,再根據路口信號燈正常行駛。對於效果如何,重慶市交巡警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正處於試點階段,有待進一步觀察。
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的何義團表示,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工作難以一蹴而就,應該完善治堵綜合治理的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重慶地形復雜、坡多彎急,需要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要求的頂層設計規劃。不僅包括公共交通、交通工程技術、智能交通、交通投資等全面綜合治理,還需要考慮到城市總體交通規劃、交通政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層面。
還有專家表示,首先要從宏觀角度對城市交通現狀進行梳理和分類,再具體從道路設計、微循環等細節入手進行治理。解決的方案要多元,匯總起來,關鍵還是要靠『智慧交通』。(記者李國本報實習生吳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