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疏解橋隧堵點,重慶在全國首創『定向車道』,上道後不允許變道
『定向車道』治堵靠譜嗎?
近年來,交通擁堵問題在各個城市快速傳染,尤其是早晚高峰,城市道路難堪重負。日前,重慶在全國首創『定向車道』。重慶市交巡警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定向車道』旨在緩解主城區車輛行經橋梁、隧道等路段車輛變道交織等問題,進一步增加橋梁、隧道等有多車道匯入或分流情況路段的通行效率,改善橋梁擁堵現狀和交通秩序,減輕交通壓力。那麼,『定向車道』治堵靠譜嗎?實際效果如何?近日,記者進行了親身體驗。
治堵,有效果
重慶素有橋都美譽,渝中半島通過幾十座跨江大橋實現南北串聯。這些交通串聯點也是出名的『堵點』,其中以渝澳大橋、嘉華大橋、黃花園大橋、長江大橋、鵝公岩大橋等最為擁堵。
以連接重慶南岸區和九龍坡區的鵝公岩大橋為例,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大橋上本來就堵,而車流中總會有車輛隨意變道、穿插行駛,導致橋面入口匯聚點和出橋分岔點擁堵不堪。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重慶市交巡警總隊根據鵝公岩大橋車輛類型、流向、數量、通行速度等情況進行調研後,結合重慶特殊地理環境,在全國首創了『定向車道』。
『「定向車道」指的是根據道路預設方向到達的不同地點,指定某車道僅供駛向規定地點、規定方向的車輛使用,駛向其餘地點、方向的車輛不得駛入專用車道。』該市交巡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比如鵝公岩大橋上的『定向車道』就是從南坪方向前往大公館立交、陳家灣立交方向。
『定向車道』的效果如何?據第三方平臺數據分析,以鵝公岩大橋為例,采用『定向車道』後,工作日高峰時段,車輛平均時速由原來的時速23公裡,提高到26.3公裡。換算成車輛通行數,大概每小時能多通行200輛車。
長期來往鵝公岩大橋的市民陳先生專門進行了對比。他發現,在同一時段,同時出發的前提下,在『定向車道』通行的車輛比在混合車道通行的車輛提前45秒鍾到達預設地點。
重慶市交巡警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繼鵝公岩大橋和嘉華大橋啟用『定向車道』標線後,渝澳大橋的『定向車道』標線也已經劃好。目前,重慶已在3座大橋上設置了『定向車道』標線。下一步還將繼續在主城區其他類似橋梁、隧道等區域出行明顯的路段繼續實施『定向車道』,以此改善通行秩序,緩解交通擁堵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