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重塑利箭在弦,一聲令下戰則必勝
能打仗、打勝仗,一個『能』字、一個『勝』字,為全軍部隊標定了『能力閾值』,對戰備訓練提出了目標要求。
這樣的能力從哪裡來?這個目標如何達成?習主席深刻指出:向改革要戰斗力,努力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撤軍區、建戰區,授軍旗、立軍種,調結構、優編成……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從『根目錄』上落實練兵備戰的戰略運籌、實現練兵備戰的頂層設計,進而解決影響和制約人民軍隊戰斗力生成提昇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
透過習主席對新組建戰區和各軍種部隊的訓令訓詞,人們看到的是黨的領袖、軍隊統帥為人民軍隊戰斗力建設校正的能力標尺:五大戰區要『建設絕對忠誠、善謀打仗、指揮高效、敢打必勝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陸軍要『加快實現區域防衛型向全域作戰型轉變』;火箭軍要『增強可信可靠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加強中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建設』;戰略支援部隊要『高標准高起點推進新型作戰力量加速發展、一體發展』……
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全軍將士緊緊抓住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按照深化改革建構的『能力框架』和『素質模型』,主動作為,開拓創新,把『戰爭預實踐』持續引向深入,推動能打仗、打勝仗能力不斷再上臺階。
改革,劍指打贏;打贏,必須聯合。在全軍各個方向的聯合訓練場上,上演著似曾相識又不盡相同的新圖景——
浪奔浪湧。去年初冬,北部戰區首次實兵實裝聯合演習在東北某區域拉開大幕。地上坦克炮火連天,空中戰機穿雲破霧,海上戰艦巡航游獵……來自戰區各軍種的艦艇、飛機以及海防、雷達、地空導彈、電子對抗部隊等,編成多個兵力群,展開課題性實兵演練,全面檢驗戰區聯合作戰指揮和部隊聯合行動能力。
硝煙彌漫。在東部戰區參與組織的聯合立體登陸演習中,海空軍力量運用明顯加重,新型作戰力量漸成主角;中部戰區籌劃演習,一支老牌精銳部隊罕見未受重用,反倒是新轉隸過來的航空兵某部擔綱『主角』,理由很簡單,這支部隊的機型能擔負遠程突防任務,是一枚『重子』……
演訓場上一幕幕場景、一個個變化,看似靜水潛流,實則驚心動魄:隨著改革的強力推進,『大軍區』『大陸軍』的思維定式、機械化戰爭觀念的歷史慣性、軍種本位主義正在逐步被拔除;隨著聯合作戰理念深入人心、聯合指揮體制確立完善,更深、更廣、更多的聯合訓練大潮即將湧現。
伴著改革的東風,以提高聯合作戰指揮能力為發軔點,全軍部隊著力構建新的打贏能力坐標系——
新質作戰能力『頂用管用』——陸航部隊空中突擊開闢通道、特戰分隊拔點奪要戰略破襲、電子對抗信息攻防無形絞殺、航母編隊劈波斬浪走向深藍……近年來,人民軍隊多種新型作戰力量成為戰斗力新的『增長極』。防空反導、特種作戰、電子對抗、戰略預警、信息支援、無人作戰等為代表的新型精銳作戰力量正在加速建設、深度運用,推動人民軍隊戰斗力快速躍昇,不斷搶佔未來戰場的制高點。
快速反應能力『動若風發』——一聲令下,是最終的檢驗;戰則必勝,是最好的答卷。近年來,全軍部隊廣泛開展使命課題訓練,結合南海、東海維權管控,反恐維穩應急處突等任務,常態組織實案實訓、實情實練,在高頻率敵情處置、高強度應對行動、高逼真戰場環境下,隨時能戰、快速反應能力實現大幅躍昇。
有效懾敵制敵戰略能力『不怒自威』——火箭軍部隊深入開展整旅突擊、連續突擊、集團突擊、復雜電磁環境下突擊、應對強敵乾預突擊『五個突擊』訓練,以一次次『劍陣』嘯天、雷霆萬鈞的精確發射,鍛造著大國的劍鋒,支橕起大國的脊梁。
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水漲船高』——核心軍事能力的提昇,為一次次非戰爭軍事行動提供了硬底氣;一次次非戰爭軍事行動,也成為錘煉部隊戰斗力的新戰場。在蘆山、魯甸震區的斷壁殘垣上,子弟兵以血肉之軀為受災群眾橕起生命之傘;在天山南北的維穩一線,武警部隊強力震懾和打擊各種暴力恐怖犯罪活動;在亞丁灣的茫茫大海上,高揚的八一軍旗昭示著中國軍事力量的責任擔當;在硝煙彌漫的異國土地上,中國『藍盔部隊』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可靠盾牌……
201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90華誕之際,習主席向世人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珍愛和平,我們決不搞侵略擴張,但我們有戰勝一切侵略的信心。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誰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今天的中國網絡,流行著這麼一句話:我們沒有生活在和平的時代,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
這種令世界許多國家羡慕的和平保障,來自黨中央、習主席的堅強領導和英明指揮,來自人民軍隊時刻准備打仗、時刻准備打勝仗的決心與底氣。
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衛和平是人民軍隊之責。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面對前所未有的時代大考,面對我國越來越廣闊的『利益邊疆』,從戰火硝煙中走來的人民軍隊在能打仗、打勝仗的征途上再出發,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必將譜寫出更加熱血奔湧、震撼心靈的強軍新華章!(新華社記者李宣良、王經國解放軍報記者徐雙喜、周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