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題:聚焦打贏礪雄師——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紀實之六
新華社記者解放軍報記者
『戎馬鳴兮金鼓震,壯士激兮忘身命』。
2017年5月24日,一道電波穿越重霄,從首都北京傳向遼闊大海。正在海軍作戰指揮大廳視察工作的習主席,在了解海軍當日海空兵力活動情況後,臨機與在海上執行戰備巡邏任務的538艦視頻通話,褒獎他們戰風斗浪、連續奮戰,勉勵他們忠實履行職責,不負黨和人民重托。
主持中央軍委工作以來,習主席親自參加重大演訓活動,親自決策指揮重大軍事行動,在全軍性戰備演訓中多次親自抽點部隊拉動檢驗……
鐵流滾滾,地面部隊跨區機動,戰場被緊急調整近千公裡;戰鷹呼嘯,參演航空兵部隊近距格斗強強對抗、遠程攔截穿越『電磁叢林』;戰艦劈浪,海上艦艇編隊夜間出擊,與看不見的對手在大洋深處磨礪攻防;劍指蒼穹,火箭軍某旅被隨機抽點,一枚枚導彈攜雷裹電准確命中目標……
不怕出錯,不怕搞砸,不怕推倒重來……近似實戰的演訓如砥似礪,打磨著一支支勝戰之師。
兵不可一日不練,要練就練能打勝仗的兵;戰不可一日不備,要備就備打得贏的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鮮明提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指出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強調人民軍隊永遠是戰斗隊,人民軍隊的生命力在於戰斗力,必須強化懮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確保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
5年來,在習主席和中央軍委堅強領導下,全軍官兵堅定不移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聚焦備戰打仗,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匯聚起強軍打贏的磅礡力量。
勝戰之問拷問全軍,勝戰之路指引征程
這是怎樣的一種『痛』,讓軍隊統帥痛徹肺腑?
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的甲午戰爭,國之殤、民之痛,這種痛被習主席稱之為『剜心之痛』。在一次軍隊重要會議上,習主席語重心長地對在場的高級指揮員們說:『軍事上的落後一旦形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將是致命的。我經常看中國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後挨打的悲慘場景就痛徹肺腑!』
這是怎樣的一把『劍』,讓軍隊統帥沈思縈懷?
2015年,血與火的紀念。透過抗日戰爭這面『鏡子』,習主席提及古希臘傳說中這把『系於一根馬鬃』的利劍。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習主席的聲音傳遍寰宇:『今天,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
歷史與現實,國際與國內,戰爭與和平。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國際局勢風雲變幻,我國仍然面臨嚴峻復雜的安全威脅。
觀天下,把大勢,謀千秋。習主席以宏闊的戰略視野深刻指出:『能戰方能止戰,准備打纔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5年來,習主席多次同新提昇的軍以上領導乾部進行談話。談話中,提高打仗能力是習主席反復提出的期望。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住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拉得上去、打勝仗,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指揮打仗。』在軍隊一次重要會議上,習主席這番話如黃鍾大呂,振聾發聵。
這三個『能不能』,是人民軍隊戰斗力建設必須回答的勝戰之問。
這三個『能不能』,時刻在叩問:我們離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有多遠?
『國家大柄,莫重於兵。』習主席的提問,是時代拷問,也是使命追問,直指軍隊建設和改革的核心,彰顯出黨的領袖、軍隊統帥深沈的歷史懮患、強烈的使命擔當。
這份懮患與擔當,來自對我國所處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更來自對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深邃思考——『沒有一個鞏固的國防,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和平發展就沒有保障。現在,雖然維護國家安全的手段和選擇增多了,我們可以靈活運用、縱橫捭闔,但千萬不能忘記,軍事手段始終是保底的手段。』
這份懮患與擔當,來自對前進道路上風險挑戰的深刻洞察,更來自對我軍能力與不足的清醒認識——『我軍現代化水平與國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還很大,與世界先進軍事水平相比差距還很大』『我軍打現代化戰爭能力不夠,各級乾部指揮現代化戰爭能力不夠』。
肩負歷史重任,面對現實考驗,人民軍隊如何不辱使命、續寫輝煌?習主席運籌帷幄、深遠經略,為人民軍隊指引出一條雄偉壯闊的中國特色勝戰之路。
——綱舉方可目張。習主席親自領導制定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為全軍練兵備戰立起了總綱。
毫不動搖堅持積極防御戰略思想,將軍事斗爭准備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戰爭上……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明確了戰斗力建設的目標任務,是指導備戰打仗的根本方略。
——標准就是牽引。習主席鮮明確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為全軍練兵備戰標繪了清晰坐標。
『唯一的』,就是捨此以外而無其他;『根本的』,就是不能偏移一絲一毫。『唯一的』『根本的』這個雙重定語,就像一條經線和緯線,標定出戰斗力建設在強軍興軍征程中的歷史方位,在全軍形成有利於提高戰斗力的鮮明導向。
——實戰必先實訓。習主席反復強調要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部隊,為全軍練兵備戰指明了路徑。
『兵不閑習,不可以當敵』,能打仗、打勝仗,最重要的是提高實戰化能力。必須以真打的決心抓訓練,緊盯作戰對手抓訓練,著眼制勝強敵抓訓練,鍛造部隊過硬的戰斗力。
——改革激發活力。習主席果斷把握歷史機遇,重塑設計軍隊未來,為全軍練兵備戰注入了新的動力。
『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沒有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就沒有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深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改革領導指揮體制,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新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牢牢聚焦『能打仗、打勝仗』,正在推動人民軍隊戰斗力建設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凡兵之道,莫過乎一。』習主席的戰略擘畫,為全軍深入推進練兵備戰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源頭,三軍將士心中昇騰起不息的勝戰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