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七答『雙一流』建設
2017-09-21 16:00:39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網北京9月21日電 據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報道,2017年1月,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以下簡稱三部委)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雙一流』建設進入實施操作階段。日前,『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正式公布,三部委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雙一流』建設實施推進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2017年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求,結合『雙一流』建設實際,經廣泛征求意見,確定總的工作原則是穩中求進、繼承創新、改革發展。

  穩中求進,即從建設基礎出發,平穩開局,平穩過渡,平穩推進,不搞全體發動、推倒重來;繼承創新,即充分考慮『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基礎,繼承好已有建設成效,同時創新建設管理模式,充分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促進高等教育區域協調發展;改革發展,即以改革為動力,既要堅持競爭開放、動態調整,打破身份固化,強化績效激勵,又要強調改革引領、深化綜合改革,切實推動高校內涵式發展、提高質量。

   『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是如何遴選認定的?

  根據《總體方案》《實施辦法》,『雙一流』建設高校通過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產生。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以增量方式統籌推動建設,以存量改革激發建設活力。『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的認定遴選程序主要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根據《總體方案》《實施辦法》,組建『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高層次戰略專家作用,具體承擔遴選認定和審核建設方案的有關工作。

  第二步,依托專家委員會,以學科為基礎,確定遴選認定標准,產生擬建設高校名單及擬建設學科。具體分為三個環節:首先,綜合考慮有關第三方評價的權威性、影響力及高校認可度,論證確定采用的第三方評價結果;然後,以中國特色學科評價為主,特別是反映人纔培養和學科水平的評價,酌情參考國際評價,統籌考慮國家戰略、行業區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論證形成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認定標准;最後,根據認定標准,遴選產生137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議名單,隨之對應產生了擬建設學科。

  在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議名單基礎上,綜合評價論證提出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議。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重在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昇人纔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重在優勢學科建設,促進特色發展。此後,根據專家委員會的建議,三部委審議確定『雙一流』擬建設高校及擬建設學科名單。

  第三步,確定擬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擬建設高校編制論證建設方案,經所屬省級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門審核後,報三部委。專家委員會對擬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進行審議諮詢,首先把牢政治關,其次堅持綜合評價和內涵發展導向,逐校對建設方案提出具體諮詢意見。三部委研究後,根據諮詢意見通知有關高校修改完善建設方案,並對修改完善情況進行核對把關。

  第四步,三部委根據專家委員會意見,研究確定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報國務院批准。

  其中,專家委員會根據國家需求、布局、區域發展以及政策連續性等因素,建議部分高校自主確定了一批建設學科,考慮到這批學科的特殊性,在名單中特予注明。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遴選認定所產生的是『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重點在『建設』,是邁向世界一流的起點,而不是認定這些學校和學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能否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還要看最終的建設成效。

  對『雙一流』建設高校遴選認定體現了哪些戰略考慮?

  遴選認定『雙一流』建設高校,既要破除封閉固化的做法,打破終身制,又要考慮高等教育戰略布局,考慮國家急需、特色鮮明、無可替代的學科。注意突出四個重點

  一是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落實『四個服務』要求,加強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內涵發展,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積極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中國道路中國模式。

  二是鼓勵和支持高水平建設。『雙一流』建設的目標是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前列或行列,是突破性工程,重在扶優扶強、引領示范,必須堅持高水平、鼓勵高水平、支持高水平。

  三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布局。把國家重大戰略布局作為遴選『雙一流』建設高校的重要因素,把『211工程』『985工程』等作為重要基礎,發揮『雙一流』建設對區域、行業發展的支橕帶動作用。

  四是扶持特殊需求。對於經過長期建設、具備鮮明特色且無可替代的學科或領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求,但在第三方評價中難以體現的高校予以扶持。

  在這裡要特別說明,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遴選,既要體現衝擊一流的水平,也要與我們的國情國力相適應;既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布局,也要與以往重點建設項目平穩銜接。專家委員會討論確定:以學科為基礎,一流大學擬建設高校從一流學科擬建設高校中遴選產生,主要根據客觀數據和綜合評價。

  有兩個主要考慮:一是落實穩中求進、繼承創新的原則,既要繼承原『985工程』建設基礎,又要以改革促進發展,以改革增加建設動力,特別是加大對那些需要加強建設的高校的壓力,實行存量改革、激發活力。二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重點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並有利於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同時,考慮到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整體建設任務更重,示范效應更加明顯,更需要提昇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打破身份固化、激發建設活力,將一流大學區分為A、B兩類。這樣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加快改革、加快發展,並推動歸入B類的高校正視差距、奮起直追。

  在具體工作中,將做到三個同等,即同等重視、同等建設、同等評價。同等重視,就是一視同仁,都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都是衝擊世界一流的重點建設對象;同等建設,就是建設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經費等都同等覆蓋;同等考核,都按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標准評估考核,一個尺子一個標准。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