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志改天換地,成就金沙偉業』是『同圓陶瓷』人的座右銘。(央視網記者郭城/攝)
『我們在總結治沙經驗的同時創新技術手段,通過「用沙」、「吞沙」,找到「點沙成金」的一種新辦法,即以沙漠風積沙為主要原料,工業園區「三廢」、煤矸石為輔助原料,按照風積沙、煤矸石、粉煤灰、陶土「4:3:2:1」的配比,生產出這種新型市政環保磚,該磚具有較強的透水、透氣、耐壓、抗折、耐酸、耐鹼性等特點。現在,每塊磚的成本是0.3元,市場上能賣到0.8元。目前生產線是24小時運轉,一天生產25萬塊磚,一年預計生產5000萬塊。』淖門生自豪地說,該項目每年可消耗風積沙50000噸、煤矸石37500噸、粉煤灰25000噸、陶土12500噸。
淖門生表示,這種采用沙漠風積沙等材料生產而成的新型市政環保磚,不僅通過了國家建築衛生陶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認證,22項指標均符合標准要求,而且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已成為主角。例如,在該市美麗鄉村建設當中已提供30萬塊市政磚,在創城工作中已提供130萬塊市政磚。淖門生認為,利用獨特的資源優勢,如風積沙,將其用作建材產品原料,開創了國內磚瓦行業的先河,國家知識產權局已受理配方專利申請。
目前,解決和治理沙漠化已成為世界性最重大最急迫的難題。應對措施普遍做法是防沙、堵沙,如何在治理沙漠化的過程中更為積極的『用沙』和『治沙』,甚至是將沙漠風積沙作為原材料發展成一系列的『沙產業』,將是我們征服沙漠、利用自然的方向。
參加『防治荒漠化·庫布其在行動』網絡主題活動的江蘇南京網友何春銀認為,將風積沙等材料通過高溫燒制成當前海綿城市所必須的材料——透水磚,其治沙思路令人大開眼界,產品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又真正做到了變廢為寶,實現了風積沙、粉煤灰、煤矸石的綜合利用,對保護生態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當大力推廣和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