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回應:僅針對非法抓取
針對網友質疑,16日,微博官方發布《關於微博內容版權歸屬的說明》。說明中提到,1.3和1.5兩條款內容為《微博用戶服務使用協議》既有條款,而並非最近《微博個人信息保護政策》所公示並要求用戶同意的新增內容。『現擬將兩條款內容修訂為:1.3未經微博平臺事先書面許可,用戶不得自行授權任何第三方使用微博內容(微博內容即指用戶在微博上已發布的信息,例如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包括但不限於自行授權任何第三方發表、復制、轉載、更改、引用、鏈接、下載、同步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部分或全部微博內容等。1.5用戶同意並授權微博平臺以微博平臺名義就侵犯用戶合法權益的行為(包括但不限於私自復制、使用、編輯、抄襲、在第三方平臺上再次發布微博內容等行為)采取任何形式的法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投訴、訴訟等必要的維權措施。』
從新版的微博用戶協議可以看出,用戶在微博上發布的原創內容,用戶對自己的原創內容毫無爭議地擁有著作權或版權。用戶對於自己具有完全權利的內容,自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發布到其他平臺。但問題的關鍵還是『用戶發布在微博上的內容為什麼需要用戶和微博平臺共同同意,其他第三方纔能抓取?』對於這一條款,不少用戶感到困惑。
對此,微博管理員回應稱,『未經微博平臺同意,自行授權、允許、協助第三方非法抓取已發布的微博內容,顯然是不能允許的。非法抓取是指采用程序或者非正常瀏覽等技術手段獲取內容數據的行為。』新浪微博CEO王高飛也親自上陣,在其微博賬號@來去之間上轉發了微博官方說明,並回應馬伯庸,『可以自己發給第三方,但是不能單方授權第三方直接來微博抓,這還需要微博授權。』針對自己發布給第三方和第三方抓取的區別,王高飛進一步解釋稱,區別是有沒有訪問新浪服務器。『出了違法信息,渣浪(新浪)會不會因為沒有盡到審核責任,連帶被告的區別。』
到底什麼樣的行為纔算『非法抓取』?微博公關部人士進一步回應北京晨報記者,『非法抓取是指采用程序或者非正常瀏覽等手段獲取內容數據的行為。大致可參考微信的條例。』記者查閱微信用戶條例6.2.2.12發現,騰訊對『非法抓取』的定義為『用戶包括但不限於宣傳、增加閱讀量、瀏覽量等商業用途的抓取行為。非法獲取是指采用包括但不限於蜘蛛(spider)程序、爬蟲程序、擬人程序等非真實用戶或避開、破壞技術措施等非正常瀏覽的手段、方式,讀取、復制、轉存、獲得數據和信息內容的行為。』
爭議背後:平臺版權之爭日漸膠著
掀起軒然大波的微博用戶協議,除了暴露出平臺對用戶的強勢之外,更深層的原因還是各大內容平臺對版權爭奪的白熱化。雖然近年來微博的商業化非常成功,但層出不窮的微博營銷號以及微博實名制的強制要求,已經讓一部分人逐漸遠離曾經摯愛的微博,但外部競爭卻來勢洶洶。
2017年8月10日,微博官方公布了一則社區公告,稱某第三方新聞平臺在微博毫不知情、並未授權的情況下直接從微博抓取自媒體賬號的內容,鑒於其行為性質嚴重,微博先行暫停了第三方接口,並表示將會依法維權。微博副總裁曹增輝也發文稱其通過技術突破微博防線,並稱『這種公司做得再大,也贏得不了任何尊重。』
微博與今日頭條在原創內容上早就展開了激烈競爭。今日頭條9月10日晚間向用戶推送信息,宣布將於近期停止提供新浪微博的賬號服務。也就是說,此前利用微博接口登錄今日頭條的用戶,今後都需要更換其他方式登錄。
兩周前,今日頭條高薪挖角知乎大V一事也引發了內容平臺震蕩。知乎大V『惡魔奶爸』稱,『今日頭條今年一口氣簽了300多個知乎大V,剛把我也簽了,而且是給錢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領高。簽完以後所有內容不可以再發知乎。優質的內容創作者被搶完了,所以知乎的質量每況愈下。』
在線上流量越來越昂貴的時代,原創內容功能已經被互聯網平臺視為線上流量的最後一座金礦。面對有限的優質作者,在高額補貼吸引門客的金錢策略之後,逼迫作者對平臺『二選一』、簽獨家協議等『大棒』政策也隨之而來。但在商業競爭的同時,平臺如果不注意吃相或放任傲慢的態度,不僅會傷害一直默默耕耘的作者,最終也會傷其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