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不能讓預付卡『卡』住消費者
2017-09-18 10:28:14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譚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還在擔心辦理了預付卡的美發店出現『走佬事件』嗎?還在擔心預存了幾千元預付金後,店家坑錢跑路投訴無門嗎?未來廣州所有預付卡或將強制在卡的背面印刷投訴電話。此外,目前按照規定,商店記名預付卡的上限不能超過5000元,不記名預付卡不能超過1000元……日前,廣州市商務委就市民最關心的預付卡問題作出解讀。

  如今,預付卡已經成了很多行業的主流消費模式,從美容美發、健身到餐飲、洗車、連鎖水果店,大都采用這種消費方式。對消費者來說,在消費時可以減少在購物過程中的現金交易,還能夠享受到折扣。而對於商家來說,不僅可以快速回籠資金,降低經營風險,還可以『錢生錢』。看起來是件買賣雙方雙贏的事兒,不過,預付卡雖然方便,但卻一直存在有效期短、消費限制、不能退款等消費『陷阱』。更嚴重的是,一旦商家跑路,預付卡裡的錢就很難追回,維權費時費力,消費者也只能自認倒霉。

  近些年,關於預付卡的糾紛不在少數。2016年,廣東省消委會發布預付卡消費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廣東預付式消費投訴近萬件,而在廣州,此類投訴三年來激增5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水果營行』關門事件,僅廣州、深圳兩地消委會就受理相關投訴接近700件,涉及金額數百萬元。

  目前預付卡還有兩大趨勢需要引起重視,一是數額越來越大。教育培訓機構預收款動輒就是上萬元,近年來因早教機構、英語培訓機構『走佬』引發的糾紛屢屢發生。二是隨著互聯網營銷普及,一些網絡預存卡也出現提現難。

  為什麼預付卡消費模式糾紛多?分析來看,一是與當下預付式消費監管不嚴、風險防范機制不足有關,導致部分不法商家膽大妄為。盡管早在2012年,商務部就頒布《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要求發卡企業在開展單用途業務之日起30日備案,實行資金存管制度,但這個規定只是針對大型企業和大型商戶,對於個體工商戶的管理尚屬空白,無法遏制『小店跑路』現象。二是消費者的防范意識不強。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預付式消費』調查體驗活動結果顯示,美容美發、教育培訓、洗車、洗衣和健身5個行業預付卡辦理存在近半商家無資質、不簽合同、合同存在霸王條款等問題,可是消費者往往只看到了優惠,而忽略了風險。

  因此,廣州加強對預付卡的監管,通過限定預付卡的金額,通過建立健全投訴監督機制來規范預付卡消費市場,是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讓預付卡市場能夠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對那些動輒卷錢跑路的商家,更應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決不應手軟,這樣纔能讓消費者放心辦卡,安心消費。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