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三大運營商相繼發布消息,稱自9月1日起將全面取消國內手機長途和漫游通話費,而且用戶無需申請,自動生效。
國內打電話全按市話收費
相比年初提出的『提速降費』計劃表,三大運營商提前一個月完成了取消長途漫游費的任務。昨日,三大電信運營商陸續宣布了將全面取消國內手機長途和漫游通話費(不含港澳臺)的消息。中國電信稱,這涉及其現有套餐資費還不是長途本市漫游同價的中國電信手機用戶。
中國移動方面則表示,這次調整後,其手機客戶國內主叫通話標准按客戶現行資費中的本地市話標准收取,國內被叫免費。中國移動還宣布,2015年以來,中國移動手機上網流量單價下降70%,各項降費舉措累計惠及20億人次。
中國聯通也表示,新政使得其億萬用戶更早獲得了提速降費政策帶來的『紅利』。
大部分4G用戶難受惠
取消長途漫游費無疑給消費者減輕了負擔,但這未必會帶來話費單的明顯變化。
中國移動明確表示,對於使用『和4G』、『4G飛享』等套餐的用戶,因其國內通話(不含港澳臺)均早已按照本地市話標准收取,故不受這次取消國內長途漫游費用的影響。只有少數類似神州行、動感地帶的老用戶還在繳納長途漫游費,將成為這次降費的受益者。中國聯通和電信的情況也大體如此。因此,這次取消長途漫游費真正受益的主要是一些年齡較大的用戶,對早已享受4G套餐的年輕消費者影響很小。
數據顯示,取消長途漫游費後,三大運營商的收入減少佔其整體營收普遍要低於5%。例如中國移動2016年年度總收入7084.21億元人民幣,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曾透露,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約為一年減少160億元收入,佔比略高於2%。
網易近日在網上對近3萬名網友對運營商提速降費方案感受的調查顯示,八成的人認為相關方案沒有誠意,只有1%的人認為下調力度可以,自己享受到了明顯的實惠。
降流量費需求強烈
眼下,消費者手機資費的大頭已經從語音通話轉向流量費。雖然相比前兩年,流量費明顯降低,但由於用戶流量消耗快速提昇,導致總資費變化不大,這也是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公眾『不買賬』的主要原因。
市民吳先生近日出差來到了山東,很快就收到運營商的短信提醒,自己2.5G的套餐流量已經使用殆盡。為了不影響工作,他趕緊又花30元在網上買了1G的流量月包。然而晚上他又傻眼了,因為運營商發來的短信提示顯示,他已經又使用了600多M的套餐外流量,需要額外付費。
定睛再一看自己購買的1G流量月包,他這纔發現只是本地流量月包,只能在北京用。由於出差在外,他需要買的實際應該是50元1G的國內流量月包。
隨著手機用戶使用習慣的轉變,傳統語音業務持續萎縮,而移動數據業務的發展則快速攀昇。有統計顯示,2017年4月,我國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1377M,比去年同期增長116.8%,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低頭族』。降低流量資費,顯然要比取消長途漫游費影響要大,降費作用也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