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雲路螺旋立交效果圖。
重慶最復雜的黃桷灣立交、渝中區化龍橋的重慶首座螺旋隧道、巴南區界石的『波浪形』公路……
在充滿了3D效果的山城,越來越多的交通建設項目,一不小心就成了『網紅』。化龍橋片區繼『網紅』螺旋隧道之後,又將新增一座『網紅』螺旋立交。
近日,記者從市國資委公開信箱獲悉,渝中區正在開展高九路周邊小區至嘉濱路之間連接道——紅雲路的設計研究。紅雲路建成後,將方便阿卡迪亞、雲棲谷等小區居民的出行。
從重慶市設計院網站公布的紅雲路設計方案來看,紅雲路將是一條極具山城特色的道路。道路除了有一座同軸螺旋立交,還有一段『陡坡+緩坡+陡坡+緩坡』設計的下坡道路。
2.5層螺旋立交,高差達到約44米
紅雲路的環評報告顯示,紅雲路項目位於渝中區紅岩村,道路起點位於阿卡迪亞與雲棲谷小區之間的斷頭路,終點接嘉濱路,道路全長約1745米。道路規劃紅線寬為16米,雙向兩車道,設計時速為20公裡/小時,是一條城市支路。
紅雲路的道路長度雖然不長,但是道路所在區域內地形復雜,受限制因素較多,這也給道路設計帶來了一定難度。
比如,紅雲路起點至終點的直線距離僅有900米,但是高差卻達到了約119.6米;直線平均縱坡(平均縱坡是指一定長度的路段縱向所克服的高差與該路段的長度比)達到13.2%。
如何解決道路不長,高差較大的問題?
從設計方案來看,在道路起點附近有一處高差達40餘米的陡坎。為了讓陡坎上下平穩銜接,這裡設計了一座同軸螺旋立交。
據了解,紅雲路的這座螺旋立交位於快速路三縱線紅岩村隧道進口洞門右側,全長約610米,為2.5層同心圓螺旋結構。上下層橋梁平面位置重疊。這座螺旋立交直接消化的高差達4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