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野蠻生長的輔導機構該『變身』了
2017-09-12 09:33: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楊三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加強行業自律,可以約束不同市場主體的行為,還可以協調同行之間的利益關系,從而營造一個行業間公平競爭的環境,實現行業的健康發展。

  9月11日,中國教育學會舉辦的教師節活動暨輔導機構教師專業規范與發展專題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為首批通過中國教育學會官方認證的輔導機構高級教師頒發了等級證書,還簽署了《輔導機構教師職業道德及行為規范自律條例》。這是輔導教育行業首次采用統一標准對機構教師的專業水平進行評定,也是輔導教育行業首次簽署行業自律規范。

  長期以來,輔導教育行業處於一種非規范化發展的狀態。教師身份信息和資質不明確、收費和教學程序不合理均是輔導教育行業的頑疾。最近,行業師資問題風波迭起,先是一家上市在線教育機構的『英語外教東南亞口音重』,再是另一家上市教育集團『應屆生及無經驗教師被包裝成名師』『教授新教師說服家長話術』,引發社會對輔導機構師資的信任危機。

  隨著社會對教育產品的需求增加,輔導教育市場規模超過了8000億元,學生人次超過1.87億,輔導機構教師規模也有700萬~850萬。但是,輔導機構教師處於身份不明、職業發展通道不明的尷尬境地。這些都影響輔導機構教師的職業認同,也導致師資流動性大、教學質量不穩定、教師功利心重。

  教師是教育行業的核心,在公立教育行業如此,在輔導教育行業亦如此。師資的穩定與師資水平的提昇不僅關系到家長和學生的權益、多元化教育服務需求的滿足,也決定著輔導教育行業的未來。

  今年9月1日,新民辦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對輔導教育行業的規范化發展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規范輔導教育行業的健康發展,更好滿足民眾的多樣化教育需求,離不開積極的監管。上海、成都等地的監管部門已經采取了很多整頓、規范教育輔導行業的措施。

  面對新形勢,輔導教育機構也要正視當前行業存在的問題,把行業自律提上日程,規范行業師資培養,提高師資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性。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學校教師具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的法律地位,並明確指出『所稱的民辦學校包括依法舉辦的其他民辦教育機構』。這有利於提高輔導機構教師的職業歸屬感,保障其權益。輔導機構教師也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按照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嚴於律己,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

  對於長期以來野蠻生長的輔導教育行業來說,適應新規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加強行業自律,可以約束不同市場主體的行為,還可以協調同行之間的利益關系,從而營造一個行業間公平競爭的環境,實現行業的健康發展。挑戰的背後也是機遇,只有把整個行業納入到規范發展的良性軌道上,纔會有光明的未來。

  還應該看到的是,因行業發展過程中自身的局限性、遺留的歷史原因等,行業自律還需要第三方助力。目前,中國教育學會開展輔導機構教師專業水平等級認證,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有利於促進教師提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也有利於提昇輔導機構教師的歸屬感,從而增加輔導機構師資隊伍的穩定性,助力行業自律。簽署行業自律條例等活動,也將激發了輔導機構教師的使命感,促使更多輔導機構教師參與到行業自律行動中來。這一系列舉措,雖然只是一個開始,但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