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對惡作劇者作出處罰
對苹果7手機拍出『天價』一事,秦淮區法院迅速展開調查。
9月9日晚,秦淮區法院向記者通報了該事件的查處進展。
據秦淮區法院介紹,在此次拍賣過程中,車某某參與競價兩次,並最終以270550元的價格拍得該手機。劉某某參與競價124次,其中進入延時後加價123次,4次單次加價超過1000元。9月8日17時許,車某某主動到法院說明情況,明確拒絕按拍賣成交價付款,並稱自己最終出價是因為誤看價格。
9月9日,秦淮區法院依法對劉某某進行了傳喚,劉某某承認是出於『開玩笑』的心理參與競拍,其並沒有以極高價格購買低價二手手機的意願。
法院認為,車某某、劉某某等在司法拍賣網頁有明確提示,知曉網絡司法拍賣操作流程和規則情況下,沒有真實購買意願而惡意競價,其行為嚴重乾擾了司法拍賣秩序,對法院正常處置被執行人財產造成妨礙,並產生了惡劣的社會影響,依法應當予以處罰。
考慮到車某某、劉某某能主動承認錯誤,並對自己參與非正常競價、妨礙法院執行的行為及造成的後果表示悔過,認錯態度較好,法院決定對車某某處以1萬元罰款,對劉某某處以兩萬元罰款。
據了解,法院還將繼續對其他惡意競拍的人員進行調查,並根據行為人的過錯與態度依法處罰。
網拍規則早已詳細公布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相較於苹果手機等拍品,其他被執行房產的網拍則顯得冷清很多。在不少被執行房產的網拍過程中,圍觀者多,參與者寥寥。個別成交房產甚至以低於評估價幾十萬元的拍賣價格成交。苹果7被『爆拍』背後,究竟有多少法律問題?
『這是2014年1月江蘇法院入駐淘寶司法拍賣平臺,進行司法網拍以來遇到的新情況。』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局黃濤認為,近年來司法網拍彌補了傳統拍賣中『暗箱操作』『圍標串標』問題,淨化了司法拍賣的環境,越來越受到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廣泛認可,但也不排除這起案件中暴露出的權利任性問題,企圖乾擾法院執行拍賣。
記者注意到,秦淮區法院在開拍前依據規定對此次公開拍賣活動發布《公告》和《競買須知》。《競買須知》明確競買人須在淘寶網上實名注冊,如參與競買人未開設淘寶賬戶,可委托代理人(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進行,但須在競買開始前向秦淮區法院辦理委托手續。
《競買須知》規定,競買人在對拍賣標的物第一次確認出價競拍前,按淘寶系統提示報名繳納保證金20元,系統會自動凍結該筆款項。拍賣成交的,標的物競得者(以下稱買受人)凍結的保證金將自動轉入法院指定賬戶,其他競買人的保證金在拍賣後即時解凍。
《競買須知》還明確,拍賣成交後,買受人應於2017年9月15日17時前繳入法院指定賬戶,並在9月22日17時前(憑法院財務室收據、付款憑證及相關身份材料、委托手續等原件)到秦淮區法院簽署《拍賣成交確認書》並領取拍賣款收據,於簽訂確認書後五個工作日內辦理交接手續。
其中,法院還提醒要求競買人謹慎參拍,如買受人逾期未支付拍賣款,妨礙人民法院正常執行的,法院將根據情節輕重,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追究買受人相關法律責任,依法采取罰款、拘留等處罰。同時,法院可以裁定重新拍賣。
按照規定,重新拍賣時,原買受人不得參加競買。拍賣成交後買受人悔拍的,交納的保證金不予退還,依次用於支付拍賣產生的費用損失、彌補重新拍賣價款低於原拍賣價款的差價、衝抵本案被執行人的債務以及與拍賣財產相關的被執行人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