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舉行的第一屆人工智能計算大會上,出現了一個頗為有趣的景象。
作為連續3次奪得全球超算500強冠軍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的運營者,清華大學教授、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楊廣文受邀來到會場,並就超算在人工智能領域如何顯『神威』作了主題發言。但在他的發言前後,與會者紛紛談到的觀點卻是: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今天,人類的計算能力顯然有些跟不上了。
這當然不是針對楊廣文,也非『神威·太湖之光』,後者已經足夠快了——它是世界第一臺運行速度超10億億次/秒的超級計算機,性能指標超過全球500強超算榜單第二至第六名5臺超級計算機的總和,速度相當於普通家用電腦的200萬倍。
然而,相比人類的大腦——也就是人工智能學習的對象,目前人類創造出的任何一臺計算機,哪怕是超級計算機,又都顯得太慢了。在『神威·太湖之光』之前,天河二號曾六度稱雄全球超算榜單,如今位居第二,但人腦的計算能耗比則是其200萬倍。模擬人腦對當下的超算仍是一件『渴望不可及』的任務。
正如此次大會發起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所說,盡管人工智能如今迎來蓬勃發展,但仍是挑戰重重,這其中在他看來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計算性能。也因此,這次大會主題有兩個關鍵詞:人工智能和計算。
人工智能將帶『世界工廠』走向『世界智能工廠』?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人工智能都很可能是人類未來社會的大勢所趨。在會場上,中國工程院一位專家列舉了人工智能正帶給人們的一些革命性變化——
在醫療領域,圖像識別技術可以促進癌癥診斷的准確性。在農業領域,種植者可以利用深度學習促進農作物產量增長。在能源行業,人工智能提昇了勘探效率和裝備可靠性。在金融服務行業,人工智能應用降低了決策成本,金融數據得以更快速的分析。
更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正在從娃娃抓起』。
王恩東注意到,今年9月開學季,孩子們迎來的『開學第一課』,就請出對戰阿爾法的柯潔,以及和郎朗PK琴技的意大利鋼琴機器人TEO。前不久,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下稱《規劃》),其中就提出要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
在中國工程院這位專家看來,《規劃》的出臺,可以看作『我國正式將人工智能上昇為國家戰略』的表現,從而促使我國從『世界工廠』向『世界智能工廠』轉型。這位專家相信,在新的政策驅動下,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更加迅猛。
業內人士談及人工智能,離不開3個關鍵詞:計算、算法、數據。
這位專家說,如今,算法的突破以及數據洪流的爆發,成就了人工智能行業,並使得幾乎所有的『機器輔助功能』都成為可能——更好的電影推薦、智能穿戴,甚至無人駕駛汽車、預防性醫療保健,都近在眼前,或者即將實現。
美好的藍圖卻讓他有了一個擔心,這種擔心,就來自發展人工智能的一個要素:計算。
這位專家說,目前我國『應用終端的發展』遠遠走在『硬件架構』的前面,現有計算平臺已經不足以完成人工智能對於龐大運算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