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順風車還是『黑車』?
近日,記者再次嘗試約了一輛順風車,同樣遇到了和之前類似的情況。不過這次到達目的地後,該車車主還將他的電話號碼主動告訴給車上的乘客並說道:『以後要是需要用車或者接人,都可以提前給我打電話,價格都好說,我可以來接送。』
《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這樣的『假順風車』並非孤例,有不少車主打著順風車的幌子,卻『逆風』而行。
『這不是相當於「黑車」嗎?萬一發生交通事故,誰來負責呢?』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幾位『假順風車』司機,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黑車』。『這怎麼是「黑車」呢,滴滴這個平臺上有我們的信息。安全問題你絕對可以放心,我跑了這麼長時間,還從來沒有出過事……』司機張先生向記者表示,現在和他一樣的順風車車主不在少數,運氣好的話,跑一單能夠有一兩百元的收入。
記者采訪發現,大多數有過上述順風車經歷的乘客,都對司機的行為和說法表示理解。但提及安全問題,乘客們紛紛表示『從沒想過』。『順風車確實方便、而且實惠。關於安全問題,沒出事是最好不過的。不過以後還是要盡量通過平臺叫車和付款。』一名乘客說。
誰來止住『逆風』的順風車?
對於這些問題,記者查詢滴滴順風車合乘協議發現,在滴滴順風車合乘過程中,因駕駛人產生交通事故,由此產生的所有費用及其他損失均由駕駛人向合乘人賠償。收費方面,駕駛人和合乘人通過『滴滴打車』信息服務平臺進行發布叫車和接單的行為來達成合乘,雙方約定在合乘過程中不出現現金結算。
協議還明確,駕駛人、合乘人雙方將遵循合法、合理的原則進行基礎費用的分攤(含消耗的油氣電和高速公路同行費用),不得違反相應的法律法規及進行非法運營。同時,合乘人有權拒絕線下支付,以及支付額外費用的要求。
但僅靠這樣的協議,約束力顯然有限。那麼,監管部門又能否止住『逆風』而行的順風車?
『我們也知道有的私家車通過拼車平臺與乘客打上交道後,建立長期僱傭關系,從事非法營運。但這種情況只有通過乘客舉報我們纔能查處。』重慶道路運輸管理局工作人員坦言,對順風車、快車等這類通過互聯網平臺與乘客構建搭乘關系的監管難度較大,很多網約車車主都會想方設法與乘客建立聯系,然後以略少於約車平臺的價格接送乘客,而且這種形式還得到了不少乘客的認同。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人們常說的順風車、拼車,屬於共享經濟,有利於緩解交通擁堵和減少空氣污染,應當給予鼓勵和支持。但是,對打著『順風車』『共享經濟』旗號而進行非法營運的車主,相關監管部門應當建立舉報、嚴懲機制,保障順風車能真正『順風』。(本報記者黃仕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