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慈善法滿歲網絡募捐超10億人次 捐完你會看善款去向嗎
2017-09-08 08:59: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種卿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網北京9月8日電 《慈善法》落地一年有餘,網絡慈善得以快速發展,一年來超10億人次通過網絡實施捐贈。然而,一鍵捐贈後,你真的了解善款去向嗎?是否知道如何查驗發起機構的資質和信用?又會否回看項目進展並作出監督?

  資料圖:福建旅游公益助15名孤殘兒童圓夢,圖為孤殘兒童武夷山下作畫。張麗君攝

  《慈善法》落地一年

  ——登記慈善組織2142家1/4有公募資格

  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施行。同期,民政部還公布了首批13家網絡募捐平臺名單。

  《慈善法》施行一年以來,我國慈善行業朝著規范化、信息化等方向穩步發展。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5日12時,各級民政部門共認定和登記慈善組織2142家,其中給予公開募捐資格的520家;慈善信托備案38件,信托規模近8.6億元。

  也就是說,現有慈善組織中有1/4具備公開募捐資格,而在《慈善法》中,這一資格的有無決定著該組織開展募捐的行為范疇。比如,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可以在公共場所設置募捐箱;舉辦面向社會公眾的義演、義拍、慈善晚會等;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發布募捐信息。

  相比之下,不具備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和個人則不能開展上述募捐行為,但仍可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並管理募得款物,間接達到募集款物的目的。

  近期,引爆微信朋友圈的騰訊公益平臺的慈善項目『小朋友畫廊活動』正是合作募捐的一個典型案例。記者注意到,項目發起機構上海藝途公益基金會(WABC)並非公募機構,而與之合作的、善款接受方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則是在深圳市民政局注冊成立、具備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

  淘寶網、輕松籌和騰訊公益均為民政部認定的網絡募捐平臺。

  兩招甄別『正規』公開募捐

  ——找准平臺警惕個人公號、微博發布的募捐信息

  伴隨對網絡募捐的松綁,此前曾受制於互動性低、場景限制多的公開募捐方式,短期內一股腦擠入了我們的電腦、手機甚至朋友圈。

  據不完全統計,《慈善法》實施一年來超過10億人次通過網絡實施捐贈,有些基金會來自於互聯網的公眾捐贈已佔捐贈總收入80%以上。民政部副部長顧朝曦近日表示,『借助「互聯網+」,網民參與慈善的熱情高漲。』

  面對眼花繚亂的慈善項目,記者根據《慈善法》相關規定總結了兩大關鍵要素,幫你甄別『靠譜』募捐。

  首先,一定要認准信息發布平臺,個人公眾號、微博賬號或者企業賬號發布的以慈善為目的的募捐請求,均要核實查證,不可感情用事。被《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7)》評為2016年十大慈善熱點事件之一的『羅爾事件』即是一例。

  去年11月,一篇《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在朋友圈瘋狂刷屏,白血病女童羅一笑的父親羅爾,通過個人微信公眾號的打賞功能『賣文救女』,其原創文章經朋友的小銅人公司推廣轉發,短短幾日就獲得網友打賞260餘萬元。

  拆分來看,個人公眾號絕非認證、注冊的慈善信息發布平臺;而助其快速傳播的深圳市小銅人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實為互聯網金融公司。很顯然,此類行為只能歸為個人求助,而非公開募捐,二者區別之大在《慈善法》中也有明確說明。

  《慈善法》明確,個人求助是指某個自然人為了解決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難,請求社會公眾給予幫助,不屬於慈善活動,不受《慈善法》調整。網絡慈善平臺之一的輕松籌,正是以發布個人求助的籌款信息為主。

  即便是隨手的善舉也應該認准平臺。目前,民政部認可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有12家,分別為騰訊公益、淘寶網、微公益、螞蟻金服公益平臺、輕松籌、京東公益、基金會中心網、百度慈善捐助平臺、公益寶、新華公益服務平臺、聯勸網、廣州市慈善會慈善信息平臺。今年8月,民政部同意了中國慈善信息平臺因戰略調整提出的退出申請。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