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國發射一枚超級衛星:飛機高鐵上將實現高速上網
2017-09-08 07:07: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張偉:東方紅四號衛星,它的重量就達到了5到5.5噸,載荷的能力達到600公斤左右,這個水平實際上跟當時國際的先進水平,基本上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所以通過東方紅四號,我們實際上是實現了從跟跑向並跑的一個轉型的過程。

  2010年,著眼於未來20年大功率通信衛星的的需求,高承載、大功率、長壽命、可擴展的新一代東方紅五號衛星開始立項研制,同時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也在跟蹤世界最前沿的技術,擴展原有衛星平臺的技術水平。為了提高通信衛星的有效載荷,他們要把電子系統做的越來越小。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副主任設計師宮江雷:這幾臺產品,其實就是我們整個通信衛星上的綜合電子系統,依托的一個硬件產品,現在的這4臺產品其實是代替了之前的20多臺產品,之前的包括數量,體積都是比較大的,我們已經減少了50%左右,這在整個國際上也是一個比較領先的一個水平。

  跟蹤世界前沿技術,在一些技術領域實現技術超越,這是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在通信衛星發展中的必然選擇。陳粵2008年博士畢業之後,來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負責通信衛星的控制推進研制工作。工作剛剛兩年多,他就向院裡提出進行通信衛星無工質電磁推進的研究,當時這項研究還存在巨大的爭議。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副主任設計師陳粵:大家最主要的疑點是在於,這項技術可能現在科學原理上,還沒有完全說清的情況下,就在工程上進行研發,是不是風險很大,是不是存在著原理性的錯誤,這是主要的爭議點。

  在太空中的通信衛星需要調整姿態和軌道維持,所以衛星都會攜帶大量的推進劑,傳統的化學推進方式就是靠推進劑氧化產生推力。而現在衛星上開始應用的電推進方式,則是把攜帶的工質氣體進行電離,然後把離子體噴射出去產生推力,這兩種推進方式都是需要攜帶工質,也就是推進劑和氣體。

  陳粵:形象地說就是儲箱裡面存的這些液體或者氣體,一旦這些工質使用光了,那麼發動機就不能再使用了,壽命就到了。而我們現在這種推進方式,這種電磁推進,它就是只要有電,只要設備能正常工作,它就能夠工作,就能產生推力。

  沒有任何技術、經驗可以借鑒,也沒有任何國外資料的參考,這項技術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處在技術試驗的起步階段,陳粵和他的團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為了鼓勵年輕人創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設立研發專項基金、博士成長專項基金等給予資金支持,而且對於研發核心人員三年不做業務考核,並在人員、實驗設備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確保他們專心做技術研究。

  陳粵:通過我們院科技委的自主研發基金,我們所內的自主研發的基金,去支持我們,讓我們能夠心無旁鶩地,不用去擔心條件保障的這種情況下,能夠心無旁鶩地一心去做這個事,可以說這就像一種孵化,如果沒有當初這種孵化條件,我們就不會有現在的這個進展。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代表著我國通信衛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多項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有待在軌驗證。東方紅五號平臺整星功率達到30000瓦,有效載荷超過2000公斤、攜帶的轉發器路數達到120路,一些技術指標超過發達國家水平。東方紅五號平臺上面的絕大部分產品,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化,自主可控,不再依賴於進口。

  半小時觀察:航天,中國最閃亮的『名片』

  從第一顆東方紅一號衛星,到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東方紅五號衛星,我國通信衛星的發展走過了從無到有,從跟隨到並跑的發展之路。

  通信衛星的發展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在航天科技領域的科技水平,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盡管我們在發展通信衛星的道路上經歷過失敗、挫折,但是我們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終於走在了國際通信衛星的前列。

  這是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無私奉獻的結果,也是老一輩航天人精神的延續。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