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縣域實踐
——桐梓推動農業產業持續轉型跨越騰飛五年小記
過去五年,桐梓縣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為方向,以增加農民收入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核心,加快構建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業體系,大幅提昇綜合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全縣農業農村經濟整體上呈現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2016年,縣農牧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把『三農』工作放在縣委、縣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農業園區、產業化建設為重點,積極加大農業財政投入,大力招商引資發展現代農業,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昇經果、蔬菜、畜牧、方竹四大產業和其他特色產業的綜合效益,卓有成效推進了農業農村工作。

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農業園區、產業化建設為重點。
眾所周知,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的重要商品,糧穩住了,就是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底盤』。糧食產量的提高也將直接拉昇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曲線。而提高糧食產量,重在農業科技推廣。
對於過去五年農業科技的變化,桐梓縣官倉鎮小河村村民廖正金深有感觸。『最大的改變就是農業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廖正金說,從小河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剛剛成立時的一臺收割機起步,發展到如今的10餘臺。幾年間,小河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實現了機耕、人工栽種、機收全程半機械化。
『今年5月19日,縣農牧局還組織農牧高級農藝師到小河村,就水稻高產的栽種進行了講解,讓我們從傳統農業走向了機械化農業、現代化高效農業……』廖正金告訴記者,通過『高師講堂』進村入戶,讓合作社的現代化水平實現了一次質的飛躍。
五年來,這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在農村崛起。特別是2016年,全縣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糧食增產目標全面完成。完成糧食總產量達26.02萬噸,油菜總產量1.12萬噸,肉類總產量5.47萬噸;實現了農業總產值3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5元,增速14%以上;農業增加值31億元,增速5.5 %;非糧農業增加值佔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