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不在戶外就能對抗臭氧傷害
在專家看來,對臭氧輕度超標不必驚慌。與淨化器、口罩對抗細顆粒物污染不同,要防臭氧污染很簡單,烈日下躲在室內就可以。
柴發合說,有研究表明,即使室外臭氧濃度達到400微克/立方米左右,室內濃度也只有幾十微克/立方米,只要我們夏季不在烈日下進行戶外活動,就能有效避免防護臭氧可能帶來的健康損害。
學者認為,臭氧分『好的臭氧』和『壞的臭氧』,近地面環境空氣中的臭氧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有害,是『壞的臭氧』;高空平流層中的臭氧保護地表生物不受強紫外線輻射傷害,是『好的臭氧』,此外人們利用臭氧具有較強強氧化性的特點,將其用於食品和飲用水消毒、淨化室內空氣、洗浴保健等,也是對人類有益的臭氧。
柴發合說,臭氧的危害取決於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臭氧的化學性質、環境空氣中的臭氧濃度、人體或生物在一定濃度臭氧中的暴露時間,人們可以從控制暴露時間等方面來減少傷害。
劉炳江說,對臭氧污染,公眾不僅可以被動應對、進行健康防護,而且可以積極主動地參加到防治工作中來。當前,我國大氣中的氮氧化物濃度呈下降趨勢,但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量仍然在不斷增加。
『揮發性有機物來源廣泛、分散,控制難度大』,劉炳江進一步解釋說,日常生活中的裝飾、粉刷、出行等活動都可能排放揮發性有機物,如果公眾都優先選擇降低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產品或服務,例如家用油漆選購水性漆,給家用車加油時選擇油氣回收設施正常、沒有汽油味道的加油站,那麼揮發性有機物上昇的勢頭就有望得到扭轉,為臭氧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中青在線北京9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