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9月5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對這樣的現象,我們要發現一起糾正一起。』在今天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巡視員王岱針對媒體報道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格斗孤兒』事件進行了回應,『組織貧困家庭的孩子和孤兒來從事這項工作,存在社會道德問題,容易引起一些其他機構的效仿。』
據了解,今年7月,媒體上一段關於『格斗孤兒』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視頻中稱,兩個失去雙親的涼山孩子被成都一家格斗俱樂部收養,平時練習綜合格斗,還偶爾參加商業表演。
王岱介紹,『格斗孤兒』事件發生後,教育部會同民政部以及四川省的教育廳、公安廳、民政部門進行了聯合調研。調研發現,俱樂部裡未成年人有45名,其中孤兒1名,16周歲以下的義務教育適齡兒童37名,分別來自涼山和阿壩地區。目前四川省教育廳跟有關部門正在敦促進行整改。
王岱介紹,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相關部門將依法對招收適齡兒童少年進行文藝、體育等專業訓練的社會機構加強管理。『應當首先保證適齡兒童少年完成義務教育,或者在訓練的同時接受符合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一些體校和文藝機構,如果是這些機構對這些孩子進行義務教育,應當有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批准。』王岱說。
另外,相關部門除了對這樣的現象發現一起糾正一起外,還要對這些孩子提供幫助。『這些孩子回去以後,涼山州包括其他一些地區的教育行政部門與民政部門都對這些孩子上學進行了妥善的安置。對確實喜歡格斗的孩子,專門安排他們進入一些特長學校學習,這些學校有專門的格斗興趣小組,或者相關體育訓練項目。』王岱說。
再有,還要進一步通過法律宣傳、輿論宣傳引導,不斷提高全社會對控輟保學和對孩子接受義務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營造良好的氛圍。『因為孩子終究是要走向社會,義務教育是他走向社會最基本的教育階段,保證他走入社會的時候能夠繼續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
據悉,教育部還將和有關部門進一步對這個問題進行妥善的處理,保證這些孩子回去以後有好的教育,有好的生活,有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