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想賣掉祖傳象棋的退休教授 卻一步步掉進"古董騙局"
2017-09-05 10:18:10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上當

  先交10萬元『真品保證金』

  按照公司提供的地址,李教授到蘇州高新區一家高檔寫字樓內。他小心翼翼打開祖傳的寶貝。這套清代古象牙象棋做工精湛、用料考究、包漿溫潤,棋子正面楷書篆刻黑紅兩色,黃花梨木棋盤正反分刻象圍棋盤,可折疊便攜。李教授的祖父是清代最後一科進士,過世後,生前常用的古象牙象棋存放家中,李教授堅信這副象棋的品質。

  鑒定師看罷,確定這是清代的藏品,此物不假。買家也似乎興趣很濃,用放大鏡反復查看。最終買方願出1588萬元算是圖個吉利,雙方愉快成交。業務員提出要簽訂合同,並稱買賣雙方都要出10萬元的保證金,就是為了約束雙方不毀約。

  如果藏品被掉包或者實物鑒定與所描述的不符,那麼賣家10萬元保證金被沒收。如果買家在合同期限內不能交付尾款,則買家10萬不予退還。

  合同在手、東西保真,李教授確定自己不會違約,就爽快地簽了合同交了錢。藏品被公司拍照存放,李教授回家靜候佳音。

  就在合同履行期滿前幾天,李教授接到業務員電話,對方稱有買家買到贗品,所以公司要將交易未全部完成的藏品重新鑒定一下,防止贗品混在其中。李教授覺得在情理之中,兩天後,業務員來電讓他傻了眼,藏品最終檢測顯示,象牙象棋中鈣成分不夠,用業務員的話講東西不太真,與實際描述不相符。

  按照合同約定,10萬的保證金可就打了水漂,李教授心裡吃了一個悶虧,輾轉反側、寢食難安。兒子聞訊讓其報警。

  案件被移送檢察機關,承辦人核對每名涉案人員經手的交易合同,在涉案公司的內部業績表中發現被害人多達300餘人。涉案金額近600萬元。日前,經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這起合同詐騙罪依法宣判,被告人王擁等34人分別被判處10年6個月、10年3個月、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並各處罰金。

  揭秘

  身價上億的買家不過是包吃住的『群演』

  其實,這起系列案歷經多次開庭。蘇州虎丘檢察機關和法院還共赴安徽蚌埠,為將臨產的被告人邊某舉行了特殊宣判。

  2015年7月,蘇州鼎磊文化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要是替客戶拍賣藝術品,收取客戶鑒定費、暫存費和拍賣傭金,沒想到經營了三四個月就虧了100萬。公司法人王擁決定更換經營模式,最終以藏品鑒定為贗品或者與實際年代(含量)不符為由,沒收賣家保證金。很快公司扭虧為盈。

  事實上,該公司並沒有真實買家,只是打著有人願意高價收購古董文物的幌子,達到騙取保證金的目的。為打造『專業』團隊,學習和培訓必不可少,行政總監擔任業務員的『話術』培訓『老師』。所有業務員都要根據『話術范本』。業務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在通過上網伺機尋找賣家,電話邀約到公司見面。老板王擁還花3萬多元在香港注冊了一家名叫『中國古文物鑒定檢測研究院』的鑒定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抬頭極具迷惑性。那些動輒身價上億的實力買家,不過是每天花150元請的『群演』,有『群頭』派活並培訓。一度公司業務繁忙,就包吃住專門養了兩個長相富態的『群演』,扮演來自香港、浙江、福建等地的富商。在洽談中,他們無需說話,只需拿著手套、手電筒、放大鏡演出即可。(文中當事人為化名)(通訊員檀杉杉朱曉丹朱雪平實習生趙珂昀記者於英傑)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