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搶注屢禁不絕仿冒品牌現象仍存代理機構虛假宣傳三大痼疾成商標改革攻堅方向
我國擬建惡意注冊嫌疑人名單數據庫
針對長期以來惡意搶注現象屢禁不絕的問題,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在經過大量研討後,即將重拳出擊,推出對六種突出的惡意搶注表現形式進行定點突破、建立惡意注冊嫌疑人名單數據庫等四項監管措施。
9月3日,在廣西桂林舉行的2017年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工商局長論壇上,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副局長崔守東在談到當前大力推進的商標改革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崔守東在其講話中,對於商標保護方面長期以來存在的各種問題不但沒有回避,而且一針見血,直接點出了當前暴露出的相對集中的三大問題,並明確表態『不改革就無路可走』『改革必須堅持問題導向』。
商標申請量很大但使用率較低
崔守東指出,一方面是我國的商標申請量很大,但使用率較低。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惡意搶注現象屢禁不絕,二是惡意搶注倒逼守法企業注冊大量防御性商標,由此造成惡性循環,申請量虛高不下。
第二個方面是在前置審批下放後,事中事後監管沒有跟上。監管缺失、執法不力等問題比較突出,市場上制假售假、仿冒品牌等現象仍然存在,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違法行為監管經驗不足,需要探索。
第三個方面是公共服務存在薄弱環節,政府『引導員』『服務員』的角色沒有發揮到位,商標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商標代理機構虛假宣傳、『天價』代理費屢見不鮮,群眾和企業辦事過程中『陷阱重重』。
『這都說明,我們的思想認識還有待深化、工作力度還要加大、監管和服務水平有待創新,改革還在路上。』他說。
三個『敢於』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
崔守東對於目前商標改革中的監管部門敢於『放』、做『減法』方面的成效給予肯定。他說,2013年,我們修正了商標法,明確將審查周期規定在9個月;2016年,我們出臺了《工商總局關於大力推進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的意見》,開始了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
在此方面,崔守東用三個『敢於』和一組數據進行了高度概括和總結。他說,『我們敢於突破,網上申請全面開放,76個商標受理窗口、41個質權登記申請受理點覆蓋28個省市,讓群眾「足不出戶」「足不出省」就能辦商標』;『我們敢於斷腕,實行商標審查委托外包,商標審查協作廣州中心成立9個月來,已實審近70萬件,上海中心、重慶中心也在有序推進』;『我們敢出實招,受理通知書發放時間縮短至3個月,商標注冊證明立等可取,商標業務規費減半,簡化馬德裡商標國際注冊申請材料和手續,開放商標數據庫,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
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一年來,改革紅利持續釋放。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商標注冊申請量達280.5萬件,同比增長34.4%;其中網上申請243.5萬件,佔比86.83%,對比去年同期增長48.22%;各地受理窗口共受理商標注冊申請45289件,地方受理點辦理質權登記282起,幫助企業融資6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