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2013年以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交規出臺後,代駕的需求量猛增。每當夜幕降臨,很多像李軍這樣的代駕司機活躍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有全職,也有兼職。他們大多騎著電動滑板車或是折疊自行車,代駕時就把車收起來放入客人汽車的後備廂。
清華大學法學院公法研究中心研究團隊近日發布的《代駕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經歷了緩慢初創期,如今的代駕行業已進入了成長期。在『醉駕入刑』和酒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酒後找代駕』很快成為一種消費習慣。
2016年至今,代駕服務需求和市場規模迅速增長。去年,全國代駕行業的總訂單已超過2.53億單,總產值達154億元。
上述『白皮書』顯示,酒後代駕仍是用戶最大的使用場景,佔比為97.8%。在『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時,代駕行業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體現。據推算,代駕行業去年減少因醉酒駕駛引發的交通事故350萬起,使83萬人免受刑法制裁,減少財產損失462億元。
代駕行業的快速發展無疑說明了治理酒駕取得的成效,說明公民守法意識的提昇。
代駕能創造這麼多『紅利』,主要是因為『醉駕入刑』以及各地交警部門的嚴格執法,倒逼很多人養成了『酒後找代駕』的習慣。
『醉駕入刑』帶動中國酒後駕駛問題發生巨大變化。公安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4月底,全國公安機關共查處酒後駕駛機動車違法行為247萬餘起,酒駕、醉駕已得到有效遏制。全國因酒駕、醉駕導致的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法律實施前5年相比分別下降18%、18.3%,『喝酒不開車,開車不飲酒』已成共識。『醉駕入刑』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