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實施評審後平臺紛紛更新協議賬戶可注銷成亮點
為保證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國家標准委等四部門啟動了隱私條款專項工作,首批對對京東、淘寶等十款網絡產品和服務的隱私條款進行評審,並於8月24日結束隱私條款評審。隨後,支付寶、京東等紛紛更新了服務協議或隱私政策。
記者注意到,這些更新的隱私政策基本都加了如下一些條款。比如如何收集個人信息;如何存儲個人信息;如何共享、轉讓、公開披露個人信息等。
值的一提的,更新後的隱私政策、服務協議除了對用戶的信息采集、使用更透明外,對賬戶新上線的一些功能也可圈可點。比如京東增加了用戶賬戶鎖定、解鎖和注銷功能,並提供給用戶30日後悔期。
支付寶也增加了注銷賬號的功能,其服務協議中顯示,用戶連續12個月未使用支付寶登錄名或支付寶認可的其他方式登錄過,將被強制注銷。
上海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賬戶注銷和賬戶注冊嚴格意義上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此次網絡賬號可注銷是對網民權益的一種保護。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賬號可注銷對用戶來說肯定是好事,這也是網民權益的進一步體現。

資料圖:螞蟻金服宣布和合作伙伴在馬來西亞推出本地版支付寶。
網絡賬戶可注銷是你的剛需嗎?
為什麼要增加網絡賬號可注銷功能?用戶對此有需求嗎?支付寶方面稱,上線該功能是為了防止資源佔用。微博用戶張小甲(化名)對中新網表示,『賬號注銷功能簡直是剛需。』他早就想注銷微博賬號了,但是苦於沒有相關功能,又怕被盜用亂發東西,到現在都不知道怎麼辦纔好。
李易認為,有相當多的用戶對網絡賬號注銷有需求,『你看看網絡上有這麼多停用的「僵屍用戶」就知道了』。中新網在微博上搜索發現,很多用戶都有在個人微博中聲明『此賬號從今天起停用注銷』,以此方式來『注銷』賬戶。
李易還表示,未來網絡賬號可注銷將徹底成為『標配』,因為賬號不能注銷不但滿足不了用戶需求,還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比如滋生很多虛假的網絡賬戶。
不過朱巍認為,雖然網絡賬號可注銷在中國開了先河,但短期內難成為未來的趨勢,『首先企業用戶數減少會影響其商業價值,互聯網企業未必願意實施。另外,企業本身也有留存用戶信息的需求,因為完全抹去後,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有「取證」需求時就會產生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