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吳濤)『網絡賬戶可注銷了』!近日,有互聯網巨頭更新的服務協議或隱私政策中悄然加了這一項功能。有不少用戶認為『這簡直是剛需』。還有專家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這只是開始,未來網絡賬號可注銷或成為『標配』。
現狀:服務協議、隱私政策貓膩多
有沒有注意到,當你注冊網絡應用服務時,都會要求你同意其服務協議或隱私政策(有時顯示兩個,有時只有其中一個)。很多人看都不看就點『同意』了,卻沒想到短短一行字,裡面暗藏貓膩。
今年5月,曾有媒體發布1000家常用網站和APP隱私政策透明度報告顯示,沒有1家的隱私政策能夠達到透明度高的標准,且存在諸如『霸王條款』、措辭晦澀難懂等問題。
中新網在調查中也發現,目前不少網絡應用的服務協議或隱私政策貓膩多。比如,有共享單車平臺的服務協議中顯示,『乙方(用戶)在使用租車及接受相關服務過程中發生任何意外或傷害事故,由乙方自行承擔,甲方本著人道精神盡可能提供服務,但不承擔任何民事或法律責任。』
上述例子,企業把事故責任完全撇開了,和國家有關部門規定不符。8月份,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發布的《關於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要創新保險機制,為用戶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
其實這只是隱私政策貓膩的冰山一角,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互聯網信息泄露隱性風險重重:擁有個人信息資料的商業機構被外部竊取或內部泄露;技術漏洞造成用戶大量隱私內容曝光;用戶個人由於信息保管不當,被不法分子獲得等。

京東隱私政策修改,賬戶可注銷。圖片來源:京東官網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