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某部演習點名請他參與隨船保障
1975年,侯方祥出生在廣東梅州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名從事地質工作多年的高級工程師。受父親影響,侯方祥從小就對技術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94年從技工學校畢業後,他進入海軍第4801工廠汕頭修船廠,從事海軍裝備保障的一線維修工作,主要承擔主機的修理任務。
這並非一項簡單的工作。船艦的主機相當於『心髒』部位,工作過程中只要出現一丁點差錯,船艦航行就有可能出現故障。在這個崗位上,侯方祥一乾就是23年。23年,他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高級技師。
萬事開頭難。回想起剛走上工作崗位時的情景,侯方祥感慨良多。他說,暈船是每個修船廠職工難以避開的一道坎,他也不例外。『隨船保障時一旦遇到海上風急浪高,暈船嘔吐幾乎是家常便飯。』侯方祥回憶,最開始工作的幾年,他暈船特別嚴重,最難受時甚至嘔出了膽汁。可就算再難受,吐完之後又得回去繼續工作。這種狀態持續了好幾年,經過多年工作的磨煉,侯方祥纔逐漸克服了暈船帶來的不適感。
20多年的磨礪前行,侯方祥練就了一身精湛的技藝。在廠長張利輝眼裡,侯方祥堪稱廠裡的業務骨乾。今年初,海軍某支隊在參加演習前還專門點名請侯方祥參與隨船保障。『直接點名某個人參與隨船保障,這在整個系統歷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張利輝告訴記者,侯方祥所參與修理的艦船,在啟動調試和試航階段,絕大多數的單項工程驗收都是一次完成,沒有出現返工情況,主機系泊和試航也基本都是一次性成功,他甚至多次提前完成修理任務。

侯方祥
3個月未休過假常半夜說走就走
采訪的前一天,侯方祥剛完成廣州的搶修任務回到汕頭。『我也是當天纔接到去廣州出差的消息,毫無准備,一去就是一周。』對於這種『說走就走』的搶修任務,侯方祥已經習以為常。『隨叫隨到』、『五加二白加黑』已經成了他與班組工人工作的常態。有緊急任務時,侯方祥的周末往往在船艙內度過。據他回憶,最忙時甚至3個多月未休過一天假。
無論何時身處何地,在接到臨搶修指令時,侯方祥都義無反顧地趕赴現場。一天深夜,他突然接到了某船返航途中主機出現故障無法航行的搶修指令,一放下電話他立刻趕到工廠集合,並帶領其他搶修人員連夜從汕頭出發趕往在汕尾的指定地點。
情況相當緊急!可由於該船在離海岸約10海裡處拋錨,搶修隊只能乘坐沒有定位設備的小漁船航渡,按照船方報知的大致方位航行並尋找,在海上顛簸了3個小時最終纔找到待修船只。此時已接近中午,他和搶修隊人員顧不得10多個小時的奔波勞頓,馬上進機艙對主機進行檢測搶修。工人們通宵奮戰,終於在第二天凌晨5時多完成了臨搶修任務,直到當天上午7時船只試航成功後,侯方祥他們纔得以休息。
23年來,他還多次參與了重大軍事演習和伴隨保障,參與完成駐港部隊艦船綜合治理。由於工作出色,侯方祥本人多次獲得工廠『先進個人』稱號,由他帶領的班組也多次被工廠評為『質量信得過班組』和『先進班組』。
面對這些光鮮的履歷,侯方祥說:『我只是做好本職工作,希望能為保衛國家領海安全做出自己的貢獻,這就是我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