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為什麼要讓家人為我的工作買單?』
每晚7點,劉穎從實驗室趕回家中,她的孩子在等著她。
劉穎的女兒剛剛一歲多,正是需要陪伴的時候。工作日的每個晚上、周末雙休日,她都會放下工作,進入母親的角色。
這麼做的時候她也感到壓力。周圍的男同事們,工作日晚上很晚纔下班,周末也在加班,自己的科研進度落下了怎麼辦?
事業與家庭難以平衡,是很多女性都會面臨的困境。劉穎曾經並不擔心,認為工作穩定後再要孩子,就能輕松兼顧兩者。但孩子出生之後,時間和精力上的消耗依然會影響工作進度,劉穎曾一度為此糾結。
『孩子的成長不能錯過。她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的陪伴。』劉穎說:『所以我只能在工作時間盡可能地提高效率。』
高效工作,她有自己的秘訣。她注意抓重點,把精力集中在現階段最重要的事。一般人都會有思維跳躍的時候,做著手頭的事情,又想到去完成另一項任務,在切換思維的過程中耽誤了時間。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劉穎嚴格規劃。她甚至用計時軟件提醒自己:工作25分鍾,再花5分鍾時間處理雜事。
她想靠自己的努力,去達到事業與家庭的『平衡』。『人家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為什麼要讓家人為我的工作買單?我希望他們有快樂的家庭生活,所以我只能努力提高效率、把事情做好。』
『我不只把運動當成愛好,它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
穿著石榴紅裙子的劉穎看上去有些單薄。很難想象,她最大的業餘愛好竟然是跑馬拉松。
劉穎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時,所在城市波士頓有著濃厚的跑步氛圍。創辦於189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是全球首個城市馬拉松比賽。她住在查爾斯河畔,每天從窗口眺望,都能看到沿河奔跑的人。那時科研任務很重,能聊得來的朋友又不多,跑步漸漸成了她減壓的方式。
在波士頓參加半程馬拉松後,劉穎明白了一件事:馬拉松和科研很像,都有同樣的心路歷程。『剛開始很興奮,覺得有意思。幾公裡後很累,一面心想何必自討苦吃,一面告訴自己要堅持。最後衝過終點,心裡又昇起了成就感,想著下次還要報名。』
回國之後,她依然保持著運動的習慣。現在她每周都會堅持去五六次健身房。在平時緊張的科研節奏下,運動是她放松的好方法。『我不只把運動當成愛好,它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劉穎說,每天走出健身房後,她能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她也有『小女孩兒』的一面。在達拉斯讀博期間,她迷上了蛋糕裱花。在她眼裡,烘焙和科研也很像。廚房裡有量杯和勺子,每道程序有固定配方,很像實驗。蛋糕裱花能發揮人的創造力,她因此專門抽出時間,上了四期蛋糕裝飾的課程。回國工作以後,她也常常拿蛋糕裱花來比喻科研,提醒學生們先集中精力攻克課題最關鍵的節點,然後再去做些邊邊角角的實驗。『就像蛋糕裝飾,你連蛋糕胚子都還沒做好,就急著開始裱花有什麼意義呢?』
翻看劉穎的朋友圈,大多是一些生活樂趣的分享。她常有這樣的感覺:或許很多人認為,享受生活會影響到她的科研工作。『其實沒有。未來半年,我還會發幾篇文章。我的確花了一些時間去享受生活,但我在工作上也並不比別人差。』劉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