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溫州警方披露『打包』押解44名電信詐騙嫌疑人回國深層原因
2017-08-28 10:22:37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原標題:技術反制預測預防預警能力顯增

  每天住高檔小區,卻是吃著榨菜和辣椒度日;每天做『公檢法』體面的工作,卻是圍擠一窩、大門不出;每天按『劇本』不斷更新劇情,卻是為了騙人轉賬……

  這正是令人憎惡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8月24日,由公安部、浙江省公安廳牽頭,浙江警方展開一場跨國大押解,當天21時許,44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乘坐一架中國民航包機,被我國公安機關從馬來西亞『打包』押解至溫州。這是去年以來,溫州警方第三次大規模組織警力包機集中押解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

  44名電信詐騙嫌疑人均為中國籍,涉及國內多個省份的70餘起特大冒充公檢法類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涉案金額高達1000餘萬元。

  溫州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長羅傑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說,近兩年來,溫州公安從電信詐騙的作案環節入手,依托溫州市公安局合成作戰中心和市反詐騙中心,強化『打規模、打環節、聚焦點』思路,深化全環節合成打擊,全力提昇新型犯罪打擊成效,破獲部督專案和抓獲歸案百人以上團伙4個,破獲案件1000餘起,涉案金額上億元,公安部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研判中心因此設在溫州。

  專案小組巧抓漏網之魚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公安機關接到群眾報警,稱被公檢法工作人員詐騙,主要受害人集中在浙江溫州、金華。5月以來,溫州市公安局合成作戰中心和市反詐騙中心經縝密偵查,發現一批藏匿在馬來西亞境內的電信詐騙窩點。

  溫州警方立即與馬來西亞警方取得聯系,商請馬警方協助調查。5月26日,馬警方在馬六甲州發現部分涉案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21名。

  今年6月6日,在公安部、浙江省公安廳的部署下,溫州、金華兩地警方抽調民警,由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小坤率隊組成赴馬來西亞專案組,與馬來西亞警方合作展開全面的專案偵查工作。溫州公安派出以刑偵支隊副支隊長張傑爾為負責人的專案組。

  7月13日,我國專案組警察經過一個多月偵查,聯合馬來西亞警方先後開展集中收網行動,馬來西亞境內雪蘭莪州和柔佛州兩處電信詐騙窩點被搗毀,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繳獲電話座機、電腦、語音網關、對講機、詐騙劇本、銀行卡等一大批作案工具。

  據了解,這是浙江警方首次赴馬來西亞調查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在異國他鄉,除了語言不通外,最大難題是在當地沒有執法權。加之此次行動時正值當地傳統齋月期間,很多行動受限,上次行動後的『漏網之魚』已有了戒備,行動非常隱秘,增加了抓捕難度,但辦案民警還是鍥而不捨尋找辦法,通過實地勘察找到窩點。

  詐騙分子生活簡陋,柔佛窩點設在一棟別墅裡,外觀等硬件設施良好,有泳池等,但屋內沒有床,團伙人員均席地而睡,環境髒亂,食宿、詐騙等都在別墅內完成。

  溫州市公安局副局長王造介紹說,溫州警方駐馬來西亞工作組在公安部和駐馬大使館的指導和協調下,多次與馬來西亞政府溝通,終於取得馬方配合,將該案全部犯罪嫌疑人中的44名押回中國大陸依法處理。

  各個『分團伙』專業化合作

  當前高發的冒充『公檢法』案件,具有犯罪窩點設在境外、租用網絡IP線路、境內招募施騙人員、在臺灣專業轉賬洗錢等特點。

  溫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柯海鷗分析說,由於此類案件中犯罪團伙與事主背對背,偵查存在一定客觀難度。當前境外電信詐騙犯罪窩點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聚人施騙』,而是由多個分工極為明確、責任相對專業的『分團伙』構成,各『分團伙』之間可能是隸屬關系,也可能為互利互惠關系,還有可能是單項服務關系。

  柯海鷗進一步介紹說,在整個施騙過程中,各個『分團伙』通過即時聊天工具、網絡電話專用分機等互相溝通,呈現出專業化強、組織化高等特點,這也是直接導致被害人對詐騙者的話術深信不疑、錢款被快速多次轉移提現、通聯軌跡難以溯源認定等情況的主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該起詐騙團伙的角色分工可以細分『金主』,話務窩點合伙人、施騙人員、技術人員、設備提供者、線路提供者,收販銀行卡團伙,專業洗錢轉賬公司。話務窩點的每個分工組處都構成一個『分團伙』。

  警方初步調查發現,這些詐騙窩點分屬幾個不同組織,但模式差不多,幕後『金主』和管理層基本都是臺灣籍,基層『話務員』多是大陸籍,以福建籍為主,其中女性多為話務員。

  『金主』就是整個電信詐騙犯罪話務窩點的實際出資人,遙控指揮整個詐騙過程,從『地下錢莊』直接獲取詐騙所得。每個話務窩點會有兩至三名合伙人,受僱於『金主』,主要負責承租房屋、管理、培訓施騙人員、聯系『水房』『蛇頭』、線路商等人員,依據所騙錢款數額獲取提成。

  『話務員』的管理很嚴格,身份證和手機都要被沒收,平時只能用粉紅色的電話機與外界聯系,由一線、二線、三線三個層級構成。

  一線冒充電信、移動客服,告知受害人身份信息被泄露,攻破受害人第一道信任防線;二線冒充民警,以涉嫌洗黑錢、包裹涉毒為由,加速受害人的恐慌;三線冒充檢察官,利用假的逮捕令恐嚇受害人,達到詐騙目的。

  在這次查獲的詐騙窩點,警方發現了新的詐騙腳本,詐騙對象是買了健康保險的人群,詐騙目標精准到令人咂舌。第一步:冒充醫院人員打電話核實被害人就診記錄;第二步:繼續冒充醫院工作人員,告知被害人涉嫌騙保;第三步:冒充保險公司理賠人員,告知被害人要強制停掉醫保卡,不再享受『五險一金』。

  辦案民警分析說,很多受害人聽到將影響到『五險一金』,就會特別緊張,這讓騙子有了進一步誘騙的機會。接下來的套路就是提出驗證賬戶安全,要被害人在網上操作,轉賬到安全賬戶等。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