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7日電題:廈門會晤再啟主場外交中國方案將為金磚增色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即將在中國廈門啟幕。作為中國下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和中共十九大召開前主場外交的『收官之作』,外界期待東道主中國能繼續為全球治理拿出中國方案,為金磚增色。

近年,中國接連舉辦主場外交活動。從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到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再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主場外交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大手筆』,也成為展示中國方案的有力平臺。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說:『主場外交讓中國更主動地設置議程,更多擁有話語權,有助於將中國方案國際化,把中國理念轉化成國際共識,提昇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
在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推動與會成員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加速將亞太自貿區從願景變為現實;G20杭州峰會,中國開出了讓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的『中國藥方』;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各方發表《聯合公報》和《成果清單》,標志著『中國方案』已晉昇為『國際共識』,『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國際社會共同的事業。
對此次廈門會晤,外界依然期待擲地有聲的中國方案。專家認為,中方將從至少兩方面助力金磚合作走向『更光明的十年』。
首先是『金磚+』。今年全國兩會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中方將探索『金磚+』的拓展模式,通過金磚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大國或發展中國家組織開展對話,建設更廣泛伙伴關系,擴大金磚『朋友圈』,把金磚合作打造成最有影響力的南南合作平臺。
『金磚國家不僅屬於金磚五國,而且屬於廣大發展中國家。』阮宗澤認為,此次廈門會晤,中國將以『金磚+』模式為切入點,特別是要在『+』號上做文章,創造性地搭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對話協商合作的新機制,擴大金磚『朋友圈』。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前所長陳鳳英表示,『金磚+』已經啟動,這意味著廈門會晤後,金磚對新興市場開放要實現機制化。『今年來廈門參會的有泰國和幾內亞,形成機制後會有更多發展中國家加入進來。』她說,『發展』將成為未來金磚合作的重要議題,發展中國家的問題都可以納入到這個平臺。
其次是打造金磚合作『三輪驅動』,即政治安全、經濟合作、人文交流三大機制。
回顧金磚機制走過的十年,金磚國家間在經濟、貿易、金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如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已經落成;在政治安全領域也成就顯著,如金磚外長會已形成機制化的模式。不過,陳鳳英也指出,『人文交流方面,過去一直在做,但仍未形成機制化』。她認為,廈門會晤將提出打造人文交流機制,以此把人文交流機制化、制度化,『成為會晤的一大看點』。
專家認為,提出『金磚+』、增設人文交流機制,中方即將拿出的『金磚方案』是在做『加法』,不僅將為金磚增色,而且也展現出中國外交的姿態。
『在反全球化、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當有人做「減法」的時候,中國在做「加法」。』阮宗澤說,中國沒有隨波逐流,而是挺身而出,著手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這不是另起爐灶,也不是要「填補真空」,恰恰是中國的大國擔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