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規定》的主要框架和內容是什麼?
答:《規定》共十三條。第一條至第三條,主要對目的、依據、原則、適用范圍、監管主體作出規定。第四條,主要對跟帖評論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進行安全評估作出規定。第五條,主要對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落實主體責任作出規定。第六條,主要對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及跟帖評論服務使用者自律作出規定。第七條,主要對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不得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乾預輿論作出規定。第八條和第九條,主要對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加強用戶管理、開展信用評估作出規定。第十條,主要對建立公眾投訴和舉報制度作出規定。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主要對違反《規定》的行為的法律責任作出規定。第十三條,對公布實施作出規定。
問:《規定》對保護公民的權益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答:《規定》把對公民合法權益的保護作為重點內容之一。一是規定了個人信息保護的要求,《規定》要求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要依法履行用戶信息保護義務,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二是禁止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非法牟利,明確要求不得為謀取不正當利益或基於錯誤價值取向有選擇地刪除、推薦跟帖評論,不得利用軟件、僱傭商業機構及人員等方式散布信息。三是強化信息安全保護,要求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加強技術保障,及時發現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並采取補救措施。四是建立舉報監督制度,要求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建立健全違法信息公眾投訴舉報制度,及時受理和處置公眾投訴舉報。同時,規定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建立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的信用檔案和失信黑名單管理制度,加強對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的管理監督和失信懲戒。
問:《規定》對網站落實主體責任作出了哪些要求?
答:網上信息管理,網站應負主體責任,政府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監管。《規定》認真落實這一要求,對網站主體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主要包括八個方面。一是落實實名制要求。《規定》明確網站要按照『後臺實名、前臺自願』原則,對注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不得向未認證真實身份信息的用戶提供跟帖評論服務。二是建立用戶信息保護制度。《網絡安全法》第四十條、四十一條、四十二條、四十三條、四十四條、四十五條對用戶信息保護制度作了規定,國家標准化部門正抓緊組織制定《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因此本《規定》僅對此作了原則性表述。三是建立先審後發制度。《網絡安全法》規定網絡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布信息的管理。建立先審後發制度,目的在於推動網站負起管理責任,當好跟帖評論的『把關人』,維護跟帖評論良好生態。四是加強彈幕管理。彈幕日益成為網民尤其是年輕網民網上交流的重要方式,為維護彈幕正常秩序,防止在彈幕環節傳播違法違規信息,《規定》要求提供彈幕服務的網站要在同一平臺和頁面同時提供與之對應的靜態版信息內容。五是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規定》明確網站要建立跟帖評論審核管理、實時巡查、應急處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時發現和處置違法信息。需要說明的是,該條規定針對的是用戶公開發布的信息,而不是個人通信信息,不會損害個人隱私;要求處置的是違法信息,也不存在妨礙言論自由問題。六是技術保障措施。《規定》明確網站要研發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統,提昇垃圾信息處理能力。七是加強隊伍建設。《規定》要求網站審核編輯人員的數量和能力要與服務規模相適應,以解決審核人力不足和質量不高的問題。八是配合有關主管部門依法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術、資料和數據支持。
總之,落實網站在跟帖評論管理方面的主體責任,關鍵是嚴格執行《網絡安全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絡安全,不得利用網絡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