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經濟民生
搜 索
報告:全域旅游進入調整期 將成經濟發展新引擎
2017-08-24 16:26:33 來源:中國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網8月23日訊 近日,國家旅游局發布了《2017全域旅游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全域旅游發展進行了階段性總結。報告認為我國旅游業將繼續處於黃金發展期,同時也是結構調整期,全域旅游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的新引擎。

  據了解,全域旅游是我國新階段旅游發展戰略的再定位,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發展變革。兩年來,全域旅游從提出到試點,從實踐到提昇,從創新到突破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國內、入境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場旅游人數達47億人次,旅游消費規模5.5萬億元。2016年全國旅游業實際完成投資12997億元,同比增長29%,比第三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高18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比房地產投資增速高22個百分點。

  據統計,去年,500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8億人次,約佔全國旅游人數的40.5%,同比增長20%,旅游總收入1.7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接待過夜的國內外游客7.3億人次,佔接待總人數的40%,同比增長21%。旅游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均值為21.5%,一些旅游業發達的創建單位甚至高達40%以上。

  目前,我國休閑農業接待人次和經營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8年,我國休閑農業市場規模將接近5900億元;住建部公布的首批200家特色小鎮中有70%與旅游業發展相關;旅游電商成為增長最快的電商領域,在線旅游消費佔旅游總消費的20%。

  報告認為,我國旅游業將繼續處於黃金發展期,同時也是結構調整期、游客文明素質逐步提昇期、旅游市場秩序逐漸規范期及各類矛盾凸顯期,呈現『五期疊加』的特征。旅游產業也進入了一個深度調整和深刻變革期:一是景點旅游的邊際效益下降,旅游產業在新的時期急需拓展全域發展空間,形成新的產能。二是出游方式上散客化趨勢顯著,游客自助游超過85%,自駕游超過60%,旅游空間行為出現全域化特征,導致旅游供給的全域化。三是游客散客化趨勢導致了旅行社和導游核心業務被削弱,旅游主營業務發生了質的變化。四是旅游核心競爭力由景點競爭轉向旅游目的地的綜合競爭。

  報告指出,全域旅游已經成為中西部地區縣域經濟和市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成為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轉型昇級重要選擇,成為東部地區統籌城市空間、生產空間和生態空間的重要抓手,成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全域旅游戰略的意義和影響將遠遠超越旅游領域,全域旅游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的新引擎。(一元舒翔)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