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觀的深刻變革
2017年5月26日,一場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的集體學習在中南海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要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橕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這場全方位、系統性的變革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帶來的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日新月異的變化。
調結構轉方式,經濟發展底色越來越綠——
2016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比2012年提高6.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8%,下降5.5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分別比上年降低3.7%、4.8%、5.6%和5.0%,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在能源消費總量增長放緩的同時,2016年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生態工程漸次展開,國土越來越綠——
2016年,全國完成造林面積679萬公頃,比2012年增長21.3%;其中人工造林面積381萬公頃,與2012年基本持平。
2016年,全國自然保護區達2750個,比2012年增加8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46個,增加83個。
5年來,我國治理沙化土地1.26億畝,荒漠化沙化呈整體遏制、重點治理區明顯改善的態勢。
既是共享者也是共建者,綠色發展理念厚植人們心田——
2015年6月5日,『12369』環保微信舉報平臺開通。通過它,每一部手機都可以成為一個移動的環境監控點,每一位公眾都可以成為環保監督員。
2017年世界水日,水利部與共青團中央聯合倡議青年志願者參與『河長制』,呼吁成千上萬『河小青』『河小二』加入全民治水行動。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女雙、混雙冠軍趙芸蕾代表志願者倡議,爭做節水護水的『百姓河長』。
每個人都是青山綠水的享有者,同時也是保護者。少開一天車,節約一杯水,垃圾分類投放,餐後打包剩餘食物……越來越多的公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的共識度不斷提昇。
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中國風景可期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