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視的猥褻兒童犯罪案件
有7年推廣性教育經驗的蘇艷雯對記者介紹,這些年來,據她回憶,在向中小學推廣性教育課的過程中,她遇到個別學校提出過『能不能男女生分開上課』等要求。
『校方主觀認為男生女生一起上課的話,學生會感到不舒服,一些課業壓力大的學校,有學生還提出能不能一邊做作業、一邊聽她講課。』蘇艷雯說。
蘇艷雯說,更為尷尬的是,在與一些學校商量性教育課程內容時,校方叮囑最多的是,多講青春期生理、性安全意識,少講男女生的人際關系,以防早戀。
妥協的往往是蘇艷雯這一方,她對記者坦言,『我們不會強迫孩子為了上一節性教育課,一直處在很焦慮的狀態下,課堂上講了什麼,他們完全沒在聽,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不過,妥協之後,情況在近幾年出現了反轉,越來越多的學校主動向『愛成長』等機構拋出邀請,請他們走進校園傳授性知識。蘇艷雯說,這是因為近年來現實生活中,兒童遭猥褻或性侵現象正在引發社會重視。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數據顯示,僅在2013年至2016年,全國法院審結的猥褻兒童犯罪案件就多達10782件。
『一些家長被如此驚人的數字嚇到,他們反而成了「驚弓之鳥」,現在他們希望學校多講一些青春期、防性侵的保護。』蘇艷雯說。
不過,蘇艷雯也表示,目前學校方面將性教育課程常態化、持續化的還比較少,『就廣州來說,即便我們機構做了這麼多年性教育,也沒辦法說我們在哪一所學校有持續性的服務。』

資料圖:合肥市洪崗社區聯合合肥稻香村小學開展針對女學生的『性侵防范教育課』,提高學生們的防范意識。中新社發張婭子攝
性教育為何總是難落地?
『普及性教育課程,學校必須配置專門的性教育老師,但相關部門都沒有給中小學專職配備這樣的教師崗位,財政就不可能撥款發工資,教學資源經費就不可能撥付到從事性教育的課堂上。』彭曉輝說。
此外,彭曉輝表示,當前,中國性教育的法規並不缺乏,但可操作性不強。
記者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發現,第二章第十三條明確,學校應當在學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適當方式,有計劃地開展生理衛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
彭曉輝對此解讀為,『從這個法規來看,學校如果不進行性教育,就相當於違反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2013年9月,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發布《關於做好預防少年兒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共青團、婦聯組織要通過課堂教學、講座、班隊會、主題活動、編發手冊等多種形式開展性知識教育、預防性侵犯教育,提高師生、家長對性侵犯犯罪的認識。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要求,以青少年、育齡婦女及流動人群為重點,開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傳教育和乾預,加強對性傳播高危行為人群的綜合乾預,減少意外妊娠和性相關疾病傳播。
『這麼多有關性教育的規定,為何落實不了?』彭曉輝說,多數規定表述模糊,執行效果不佳。
『普及性教育不等同於一些人認為的鼓勵性開放,而是把性的自然知識、性的社會和人文知識盡可能系統、規范、科學地傳遞給受眾。』彭曉輝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