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微信等社交平臺經營旅游業務悄然興起
業內人士自曝『微信組團旅游』安全風險點
調查動機
最近一段時間,通過微信等社交平臺組織旅游的模式越來越火爆。在這種新的旅游模式裡,個人在微信群或其他社交平臺發起旅游項目,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湊夠一定人數,不僅價格相對便宜,而且頗為靈活多樣,吸引不少人參與。這種看似便捷、靈活的組團旅游模式真的能提供一場完美的『說走就走』的旅行嗎?
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旅游市場日趨火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與此同時,利用微信等社交平臺組織旅游的形式也悄然興起。不過,《法制日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利用微信等社交平臺從事旅游經營業務背後暗藏風險。
風險很大很不安全
記者通過微信搜索發現,通過一些微信公眾號可以參加拼團旅游,價格相對較低。
有的微信公眾號提出『自助自由定制旅行』,並描述為『一種全新的旅行方式……它不同於團隊游,沒有團隊游的各種約束和限制;也不同於自助游,不需要您為繁瑣而復雜的設計行程和預訂流程而操心』。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一些微信公號拼團旅游的規則大同小異,主要包括團長享有一定優惠,參團成員可以邀請更多人參加等。
對於通過微信組織旅游,業內人士怎麼看?
中國國際旅行社是國內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旅行社。中國國際旅行社某分社負責人趙先生告訴記者,暑假期間報名參團游的旅客數量翻了一倍,特別是最近5年,跟團出游特別是出國游的旅客人數每年都在增長。
『雖然報名的人看著很多,但收益其實並沒有大幅上漲。』趙先生嘆了口氣說,『現在和我們旅行社搶飯碗的多著呢,比如幾個比較大的旅游網站,盡管旅游內容差不多,但他們的線上價格比我們實體店便宜一些。另外,現在交通便利,網上信息很齊全,很多年輕人選擇自駕游或者自己組團旅游,讓我們旅行社的處境有些尷尬。』
是否聽過通過微信組織旅游?對於記者提出的這一問題,趙先生表示,目前的確存在這種現象,並且有發展的態勢。
『我有一個同事辭職後,就去做「微信組團旅游」了,她手裡有一些客戶信息和比較廣的人脈關系。聽說有的導游自己也做「微信組團旅游」,甚至把這種行為當主業。其實旅游就是在住宿和交通方面花錢,其他的門票通過內部渠道可以以很低的價格拿到。特別是去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旅游,全程花費基本上就是機票和酒店住宿費用,那裡的景點幾乎不收錢。我覺得「微信組團旅游」就像代購和微商一樣,風險很大而且很不安全,出了事情沒有誰能負得起責任。』趙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