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不少高校專利處於沈睡狀態 轉化有哪些『攔路虎』
2017-08-21 07:49: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袁於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挖掘高價值專利高校大有作為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入發展,除了知識產權部門在主動培育和挖掘高價值專利,國內部分高校在探索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打通專利轉化通道、激發師生創新熱情方面也取得明顯成效。

  『現在市場不缺錢,很多企業家都在尋找投資機會,卻苦於沒有好項目,而我們高校積累了大量亟待產業化的技術。』中南大學副校長周科朝說,『最近幾年,中南大學重點圍繞學校的優勢學科,比如裝備制造、新材料、信息、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挖掘高價值專利,進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嘗到了甜頭。』

  『中南大學為便於科研人員安心從事科研,成立了專門的技術轉移中心,將一系列專利申報審批程序交由技術轉移中心工作人員代為辦理,技術轉移中心通過對外招標,每年優選10家服務水平好、能力過硬的專利代理機構為科研人員撰寫高質量的專利申請,為高質量的專利轉移轉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周科朝說。

  『每成功轉化一項創新成果,我們都會進行公示,轉化費用一目了然。學校按照國家規定,以知識產權作價出資獲得企業股權或資金時,由權利人及其團隊擁有70%,因此巨大的經濟回報會對科研人員產生較大觸動,能從根本上調動科研人員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積極性。』中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李昌友告訴記者。

  周科朝表示,高校的有效發明專利,就像是一座還未大規模開采的金礦。只要充分挖掘,很多專利都具有高價值。以中南大學為例,截至2016年年底,學校一共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921件。目前,中南大學依托學校高價值專利創辦的企業已超過150家,僅2017年上半年,學校已實現技術轉讓45項,最近幾年學校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獲得的進校橫向科研經費已達16.18億元。

  西南交通大學則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制度,學校與職務發明人按照30%和70%的比例共享專利權。四川省知識產權局局長謝商華說:『相較於學校擁有職務科技成果的全部專利權、科研團隊僅享有專利轉化收益的制度,西南交大這種讓職務發明人擁有科研成果"所有權"的做法,更有效地激發了科研人員推動成果轉化的動力和熱情。這種新辦法施行1年多以來,已有超過150項職務發明專利完成了分割確權,8家高科技創業公司成立。』

  高校高價值專利轉化還有哪些『攔路虎』

  根據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2017年3月公布的中國高校有效發明專利榜,截至2016年年底,在榜單前50名的高校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總量就有116156件。排在前5名的高校分別為:清華大學8002件、浙江大學7764件、哈爾濱工業大學5007件、東南大學4665件、上海交通大學4494件。

  『雖然最近一兩年高校的高價值專利轉移轉化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相比較高校龐大的發明專利數量而言,目前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率還是比較低的。』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不少高價值的專利成果,特別是有效的發明專利,未能順利實現轉移轉化。

  那麼阻礙高校高價值專利轉化的,還有哪些『攔路虎』?

  『目前,高校的高價值專利運營不夠仍是短板,缺機制缺平臺、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渠道不暢、機制不活。』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指出。

  中南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何煉紅說,高校普遍缺少擅長專利運營的專職知識產權管理人員,長期以來,一般高校的科研處人員,更多側重於組織項目申報、過程管理和成果評審驗收,而對成果轉移轉化投入精力少。

  『高校的高價值專利,不僅要發掘,還需要主動培育。』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秀成表示,高價值專利具有高技術含量、專業人員撰寫的高質量專利申請文件、良好的國內外市場前景等多方面特點,在技術研發之初和研發過程中,就要高度重視運用專利信息,做好評估評價,還需要專門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高質量地申請專利。總之,高價值專利的培育和運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服務中介等多方主體共同發力。

  雷筱雲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持續加大引導和服務力度,鼓勵高校加強與企業、產業及專利運營機構等的橫向聯系與合作,完善專利運營平臺,進一步為高校專利成果轉化提供助力。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