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百年復興之夢:創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
很長一段時間,在許多外國人眼中,東方文明古國遙遠而神秘,熊貓、長城、中國功夫是他們最熟悉的中國元素。
如今,飛速發展的現實和快速提昇的國力,讓世界開始用另一種感覺來體會創新之中國。

從古老中國創造四大發明,到如今被海外網民稱之為『新四大發明』的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創新成為中國復興路上的精彩篇章。
先進的支付系統,買賣東西只需『掃一掃』;發達的電商平臺,足不出戶便可『購全球』;成熟的高鐵網絡,讓『千裡之外』不再遙遠;綠色的共享單車,隨騎隨停享自由……
曾擁有輝煌科技史的中國,有越來越多的『新四大發明』正與世界分享。
『中國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正在鏈接全球。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不僅是平的,而且是「通」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
2018年,中國北斗將覆蓋『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2020年,我國將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面向2030年,我國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等重要項目……
在創新的路上,我們永不停步。
我們更應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但經濟發展中『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原創性的創新需要加強。
『現在技術上遇到的「天花板」越來越多,引進門檻越來越高,必須更加注重原始創新能力,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協作貫通。』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說。
人類歷史潛流深沈,關鍵的轉折卻往往只有幾步。
邁向科技之巔,中國式創新步履堅定:
——抓住彎道『非對稱趕超』。
作為工業革命的『後來者』,只有布局前沿、抓住彎道『非對稱趕超』,纔能後來居上。
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深海空間站、天地一體化……我國面向2030年部署的重大科技項目將和此前實施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系統布局。
——自主創新締造『中國芯』。
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卻藏著10億多個晶體管的秘密。
核『芯』技術是買不來的。長期以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一直受到西方的種種限制,高端芯片主要依賴進口。2013年至今,每年進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
中國正力爭盡早擺脫缺『芯』之痛。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介紹,面向2020年,我國繼續加快實施已部署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高檔數控機床、集成電路裝備等方面的關鍵核心技術,形成若乾戰略性技術和戰略性產品、培育新興產業。
——激活萬眾創新的『一池春水』。
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貿易主要行業新登記市場主體超過1100萬戶,平均每天新登記約3.1萬戶。
炎炎夏日,在革命聖地延安,創新的火花被再次點燃,全國150萬大學生參加到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他們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纔乾。
『功以纔成,業由纔廣。』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性活動,一切科技創新活動都是人做出來的。
『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向未來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一決策與中國夢的目標高度契合,使科技創新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緊相連,是中華民族為之不懈奮斗的光榮與夢想。
『「創新」這把「金鑰匙」,已經轉化為一種精神,融入肌理之中,使整個中國煥發生機。』科技部負責人表示。
站立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礡之力,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中國充滿活力的創新與轉型,必將成為21世紀人類影響至遠的新篇章。(參與記者:李松、鄧華寧、姜辰蓉、閆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