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建設城市『裡子』的廈門樣本
2017-08-18 10:52:36 來源:2017-08-18 08:21:31來源:  作者:汪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市場化讓政府告別『一肩挑』

  從初期的修建到後期的維護,作為一項『高投入、低回報』的市政公共事業,要想通過入廊費和運營費的收取來挽回或抵消綜合管廊的成本開支,幾無可能。如何高效率的使用和可持續發展,管廊運營管理同樣考驗著設城市規劃者的智慧。

  讓市財政投入管廊建設的資金作為財政注入資本金,並根據綜合管廊實際建設情況對建設資金進行補貼,而綜合管廊投資建設則交由專業的管廊公司負責。通過改變過去綜合管廊建設單一依靠財政投入的投融資模式,以企業化管理的方式來實現綜合管廊的『共建共享』,廈門率先在國內建立運營綜合管廊的『廈門模式』。

  在此思路下,2015年1月18日,廈門市政管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揭牌,這是福建省內首家以建設、運營和管理城市綜合管廊為主營的企業主體。

  通過『政府扶持、企業運作』模式,逐步推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與管理的多元化和市場化,同時將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列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廈門市政管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吸收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過程中,實現了多元化的投資體制。

  2016年,廈門首個以PPP模式建設的市政項目——翔安新機場片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啟動,由中鐵海峽建設集團與代表廈門市政府的廈門市政管廊公司共同出資組建。項目合作期為20年,項目合同額14.77億元。

  『現在國內的管廊建設是規劃先行,如果規劃滯後就會導致項目立項困難,從而影響管廊PPP項目的推進。此前頒布的政府令對於入廊的強制要求,以及管廊使用費和維護費收費標准的明確規定,都對吸引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起到促進作用。』王艷艷表示,未來廈門還將針對管廊全壽命周期的成本來進行測算,對入廊的管線單位收費也將進行調整,『收費更合理,同時也能更好的保障管廊的可持續發展。』

  在廈門土生土長的學生小林,談起近年來家鄉的變化,最大的感受就是跟蜘蛛網一樣的架空線路不見了,街道變得清爽乾淨了,『2016年9月「莫蘭蒂」襲擊廈門的時候,也不像以前臺風來的時候那樣斷水斷電了。』

  廈門的改變隨著政府的努力一點一點滲入百姓生活中。從強制入廊到成立專業的管廊投資管理公司,廈門用自己的決心和智慧去守衛城市『裡子』,將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緊緊抓在手上,讓碧海藍天的鷺島由內而外煥發蓬勃生機。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